課程概說

過年期間,多數台灣家庭會準備的年夜飯、水果切盤、乾果盤等,年後的第一節課先請同學回味一下家中的擺盤,再試著調整餅乾糖果的擺放是不是有讓食物有升等的感覺呢?進而請同學規劃新學期班級佈告欄訊。
在操作中去體驗,經由自身感受和真實生活產生碰撞,並連結其中的關聯性。以構成為主出發,認識秩序、比例、色彩,在有所限制的條件中,引導學生辨別並區分出事物的主從關係、對稱與平衡的美感,最後利用格線構成完成新學期的教室布置。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根據物件的元素進行分析,擺放出在畫面上最合宜的位置。了解個人的喜好在美感運用上, 有時候並不可靠,我們需要憑藉更多的經驗來作為養份。在這次的經驗之後希望學生可以推演到衣櫃、抽屜、書架等等的擺放。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習單的設計修正:
    前段的教學把很多工作分組都請同學口頭報告或說明,在下個星期之後學生都失憶了,忘記自己的工作是什麼?草稿放在哪裡?後段調整學習單的設計,把工作分組/草稿/選色都直接記錄在學習單上。
    前段教學有請同學將用色多寡的比例貼上去,對照成果時發現好像都不一樣,自己在教學色彩比例這方面可能下次要更下功夫。也要再思考為何要放入色彩比例在學習單內。
  2. 配件的給予:
    給予配件之後學生都忘了要設計預留位置做設計,所以成果就像之前一上的作品。之後修正教學,僅給學生色紙,學生的創意反而比前段成效好,加入許多預留位置的設計。
  3. 時間調配
    原本第二節課【改變配方】預計為一節課講解加操作,但在實施之後發現,若沒有先做草圖出來的成果其實很可怕。所以之後都調整為兩節課。另外原定第五節和第六節為實際操作布告欄,但都有多加一節課學生操作,成果較為完整。
  4. 舉例的調整
    第一節課的構成舉例原本使用台式與日式便當作比較,學生反應不佳。後更改為教室窗戶位置(但發現學生對於空間的感受存有很多疑惑),再後來發現用學生身上穿的制服,改變口袋位置做舉例,因更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有感受到何謂構成。
  5. 學生分組
    前段教學時,使用學生自己挑選組員,因此產生了"班級邊緣人"聚在一起的組別,也因此最後的成果上完整度會明顯的較差。因採6人一組,所以在製作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冗員的組員。
    後段教學時修改小組組成方式及人數,改由老師挑選班上能力程度較差的同學為組長,由組長挑選3名組員,在製作過程中因只剩4人一組普遍來說大家都有事做,但在討論及製作過程中,因為有可能不是自己喜歡的同學一起製作,討論中吵架的頻率提高許多。在小組的分組上至目前還沒有修改出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