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以「貝塚、解剖、花卉、海洋歷史」為主軸,帶領學生以拼貼藝術探索高雄海洋歷史與自然生態的交織與象徵性。學生將學習如何將來自貝塚的古物、花卉結構及海洋生物等自然元素轉化為視覺圖案,並透過拼貼技法進行創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將不僅學會基本的手工拼貼技術,還會深入了解自然與歷史的緊密聯繫。
學生將探索如何運用比例、色彩及圖形排列來構建富有視覺衝擊力的圖案作品,結合貝殼、花卉與海洋文化的意象進行拼貼創作,並將其轉化為插畫形式,呈現獨特的美感藝術表達。
在課程過程中,學生將記錄靈感來源及創作歷程撰寫反思表,透過這樣的過程,反思自己如何將文化與自然的理解融入拼貼藝術中,最終完成一幅充滿個人風格且富有意義的創作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 自然與文化知識的整合:學生將對高雄的海洋歷史、貝塚文化及自然生態有更深的認識,並能將這些知識與藝術創作結合,表現出文化與自然交織的象徵意涵。
- 拼貼技法的掌握:學生將學習並熟練掌握基本的手工與數位拼貼技術,能靈活運用不同材料、工具和媒材創作圖案,並能有效運用拆解重組、比例調整及多層次設計等拼貼技巧。
- 批判性思維與反思能力:學生將學會在創作過程中反思靈感來源及技法應用,透過課堂中的反思與討論,提升批判性思維,並能清晰表達創作背後的概念與故事。
教師課後省思
六堂課的教學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作創作,並且讓學生理解並應用色彩理論、比例設計以及拼貼技法。學生都能有效地將自然元素(貝殼、花卉、海洋生物等)與色彩、比例等設計概念融合。特別在觀察與圖像收集過程中,學生展現了對元素搜集容易卡關,需要教師更多的引導,才能找到適切的圖案。在創作過程中能夠自由發揮,並嘗試不同的色彩和比例組合,顯示出他們對設計原則的理解與實踐能力。特別是在進行小組討論和分享時,學生能夠彼此學習與啟發,增進了創作的多樣性。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