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臺北市立明湖國中108學年度七年級下學期的課程中,由數學科彈性課程與「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進行跨領域合作,當「渾身解『數』」走向「藝數鑲遇」,前者將在學期初探究圖形設計中的數學原理,後者將於學期中後段引導學生發現「構成」的美感,從而理解「秩序」的重要性。過程中,小組將數學科彈性課程討論的「主題單位形設計」帶至美感課堂,首先藉生活與藝術家作品的構成分析,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調整原有設計,體會幾何與簡化的應用、圖形組合的安排,試驗與發展小組的鑲嵌規則,於實作中探索構成的可能性。綜觀而言,本課程因跨領域合作實施,學生將經歷一學期的發現、嘗試與合作歷程,從中理解共通的美感來自合宜的思考與秩序的統領。

美感預期成果

  1. 班級主題鑲嵌圖形設計。
  2. 新秩序的單位形壁紙。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由「數學科彈性課程」與「視覺藝術科」合作,因本校為前導學校,成立了核心前導小組,固定每個月開會、備課,每次的討論中,夥伴教師們都逐步調整課程細節,本次雖是首次執行課程,卻獲得良善的成效,各階段的共備想必為一大功臣。
  2. 「藝數鑲遇」在數學科實施密鋪圖形試驗後,經由學生分組或個人完成單位形設計圖,始於視覺藝術展開課程──因此,前期著重邏輯思考、變化四邊形的位移與旋轉;後期則是鑲嵌組合、秩序之美的展現,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經驗藉由「構成」統整。身為教師的我,因為必須理解鑲嵌的規準,認真地研究了其中的奧妙,我想,這便是跨領域合作的重要精神,從夥伴的專業中學習,讓自己的教學增值,同時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多可能性。
  3. 課程設計階段,由於鑲嵌圖形可以從三、四、六邊形開發,經夥伴教師討論後,將本次的目標設定為「以正方形開發鑲嵌圖形」,界定了明確的範圍,在實施中有助於學生的初步思考。考量少部分學生無法設計出複雜圖形(數學成就或動機低落),在數學科夥伴的建議下,我也補充了簡單的例子,讓學生可以從較簡單的步驟著手,至少進行基礎的圖形思考練習。
  4. 各班的單位形設計十分精彩,許多例子令我驚艷;有些我無法立刻會意過來的圖形,在學生的說明下,也能發現其中的細節與巧思,更重要的是觀察到學生的思考方法與脈絡,實踐課程的目標。
  5. 課堂間,教師會讓學生欣賞其他班級的例子,使學生豐富資料庫,觀察並推理作者如何設計出圖形,同時達到簡易鑑賞的成效。下課時間,學生會主動欣賞其他班級的鑲嵌大作品,相信課程已在孩子心中發揮影響力。
  6. 學生剪模板時,教師可觀察到學生對剪刀、美工刀使用的熟悉程度,有鑑於以往的課程中,少部分孩子不擅使用工具,在此要求學生對邊緣整齊的細膩度,練習慢慢做好一件事,因為每個圖形都會影響到班級作品的鑲嵌細節。
  7. 這次教學中,教師發現僅有少數學生具備使用護貝機的經驗,在此也教導學生使用機器的注意事項,同時叮嚀剪取護貝好的單位形時,要將利邊修飾,讓使用者安心,發揮美善的精神。
  8. 本校的課程主軸之一為「數位學習」,此次課程中,教師也融入了平板教學。學生利用Patternator各項參數值調整,能即時並創造多元的壁紙,配合Seesaw的班級經營,可讓全班共享並欣賞彼此的學習成果。
  9. 教師鼓勵學生使用Patternator做出班級的鑲嵌密鋪,操作中,需調整間距、角度、翻轉等數值,不少學生努力嘗試,各班皆有挑戰成功的例子,引起同儕好奇與學習動機,正向的學習氛圍讓師生皆有成就感。
  10. 各班鑲嵌作品預計於下學期初於校內展出,以達各班、各年段相互欣賞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