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引導學生從自身周遭出發,透過校園踏查開始觀察發現環境中出現的色彩,覺察自然的色彩變化及人工色彩的使用,利用色票比對與紀錄環境中出現的色彩,體驗不同色彩帶來的視覺與情緒感受,進而理解並能初步運用和諧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找出有美感並較友善的色彩配置。經由對於色彩的理解與直覺感受,進行初步色彩調和與探究,利用透明玻璃瓶命名上彩,將色彩與抽象意念或具體概念連結,完成後利用色彩玻璃瓶與空間進行對話,尋找現有環境中最適宜的角落,思考色彩上為何合宜?另外,色彩上最為衝突的角落又是哪裡?藉此過程去思考色彩的多元可能性,以及色彩對環境的影響,進而達到色彩構面的美感提升。

美感預期成果

1.對於周遭環境的色彩能有感。
2.能去思考這些色彩是否合宜,是否有美感。
3.對於相同的色調或衝突的色調有基礎認識。
4.在既有環境色彩中需加入新色彩時,能思考各種可能性,並選擇較為合宜的色彩。

教師課後省思

首次進行美感實驗課程,雖然在課程計畫上已有特別考量時間問題,將每堂課程

目標盡量精簡單純化,但實際進課後,仍面臨單堂課扣頭扣尾後時間略嫌不足的問題,故在每堂課後會進行課程微調。課程完整實施後發現,此次的課程應可擴充成八堂課,時間上會更充裕。

校園色彩比對採集的部分,利用色票進行比對和觀察,可讓學生能更細膩的去發現校園中各式景物的色彩。實際操作後,讓學生先帶色票本出去紀錄,回教室再進行剪黏上學習單的效果較好,學生可以更專注觀察,也可避免學習單或剪下的色票被風吹走及遺失等問題。

色彩瓶上色過程中,雖然學生已有水彩混色基礎,但因此次課程使用壓克力顏料,媒材特性又有所不同,需要再仔細解說並引導使用,學生也需較多時間去嘗試與練習,故在色彩瓶繪製課程上,調整延長多一堂課,讓學生能有充分時間去嘗試新媒材。少數較無法掌控混色的學生,除進行個別指導外,可於課堂上另外再提供基本三原色混色表作為參考。

學生對於利用色票進行色調配色及比對色票進行調色的練習皆非常熱愛與投入,完成後也相當具有美感與成就感,可以此為基礎再進行色彩或比例構面的課程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