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雖我們存在於視覺至上的世界,但視覺這項感官並非單一的存在。在重視視覺的現代社會中,人們的感官世界逐漸變得平面,被忽視的其他知覺,剝奪了我們感知世界的立體性。因此藉由「驚喜製造」等單元五感體驗去進行設計,重新喚回感覺與記憶,平衡我們的感官世界,再將鮮活的感官世界帶回現實生活當中,透過「微型枯山水」單元,將簡約抽像感官符號與意象美學,再製出實體的物質形成嶄新的食物意象,運用傳統台灣傳統甜點打造「可以吃的庭園」擺盤單元,結合日式枯山水美學不同的排列組合,就可以變化出不同混搭味道的甜點,體驗樸實耐人尋味的古早味魅力,也可以是食、景、藝的展現,多了做中玩的精神。在「禪風的滋味」單元,搭配自然風音樂可以邊品嘗,邊想像心中的庭園輪廓,盡情在自己擺盤中的平靜與寂寥,享受片刻的寧靜。
美感預期成果
- 「製造驚奇」就是著重於鮮活的五感體驗去進行設計,能夠透過五感設計將失去的其他感官找回,平衡我們的感官世界,將鮮活的感官世界帶回我們的生活當中。
- 「走入枯山水的世界」欣賞日式侘寂簡約禪風庭園構成美學,做中學動手打造微型枯山水,透過與感官相關的物質符號(土壤、樹林、氣味等),營造出山林庭園的情境,並欣賞作品及拍照分享。
- 從大地天然色彩調和色譜,知道天然色素都是從植物中提取色素,但是過多攝取人工添加食用色素存在會對人體不健康,進而能對食安問題的重視。
- 邊嘗想像心中的縮微式園林景觀,並運用傳統甜點混搭,將日式庭園美學構成符號轉換於極簡擺盤,用視覺、觸覺、味覺、聽覺中感受平靜與寂寥,產生具有冥想、寧靜的效果。
教師課後省思
本課程結合感官體驗、枯山水美學與食藝擺盤,透過實作提升對食物與藝術的理解。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現部分環節可進一步調整,以提升學習效果與執行效率。
- 無光晚餐體驗的可行性調整,在一般教室中難以完全營造全黑無光的環境,影響體驗沉浸感。可改用眼罩來模擬黑暗環境,讓學生專注於觸覺、嗅覺與聽覺的飲食體驗,仍能達到學習目標。
- 限定食材與材料,避免資源浪費,若提供過多食材,容易造成材料耗損與學生選擇困難。最好事先規劃好限定使用的食材與數量,例如:砂糖、花生粉、芝麻粉等鋪底材料,以減少浪費並簡化操作流程。
- 課程時間管理與收拾流程適度調整,擺盤與創作後的整理過程較繁瑣,可能影響課程流暢度。最好事前強調整理規範,讓學生分工合作,提升效率。建議將課程安排為兩節課,確保學習完整度。
- 簡化擺盤製作流程,食材選擇過於多樣,可能增加準備與製作難度。建議擺盤簡化:使用單一麻糬包餡,搭配各式粉料捏成「石頭」,降低組裝複雜度,使擺盤更直覺化,讓學生更快掌握擺盤概念。
- 跨領域結合,提升學習延伸性,部分食材(如麻糬)需額外準備,增加成本。建議與家政課合作,讓學生親自製作麻糬,從食材製備到藝術擺盤,一氣呵成。這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讓學生學習烹飪與美學結合的應用,增加課程的趣味性與實用性。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