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人每天都需要飲食,在學生的日常生活裡,用餐環境與食物內容每日相似,卻在無法感受到食物的美與其背後文化的演變,藉由創意設計課程的安排,讓學生能去思考飲食之美與文化素養。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習欣賞各式餐盤美學
- 了解日常飲食擺設可為視覺饗宴
- 培養基礎美學素養與攝影
- 貼近生活飲食,了解美感如何融入與調配
- 學習餐盤比例與餐具擺放美感,學會觀察日常飲食餐盤比例差異的美學感受
教師課後省思
人們因為習慣而忽視掉日常中習以為常卻不美的事物,如我們快速便利的餐飲文化,讓飲食的視覺美感體驗總是處於隨便的處境,藉由課程讓學生去探討數國飲食樣態,並檢視自己的美日餐飲視覺形式,是一個很好的啟發開端。
在課堂上因為有餐飲需要配合課堂上課時間的問題,如雞肉飯通常課堂必須在11:00以後才有可能送達,課堂就勢必會延誤下課時間,這需要良好的事前溝通(該班導師、學生、其他可能影響到的任課老師等),還有因為餐飲有食安與清潔問題,這部分需要多費心。
- 01世界餐盤觀察日
探討各國(美國、法國、日本、印度等包含東西方國家為範例)午餐日常美學面貌,了解美感素養與文化差異的呈現;並融入嘉義市日常美食探索的部分(如豆漿豆花、白醋涼麵),讓學生發覺自身飲食的特色與學習欣賞差異。
- 02文化探索與餐盤造型認識
分享各式造型餐盤美學 (碟、盤、碗、杯、湯匙、筷子、刀叉等),在使用上的用途與擺放的美感探討(功用性差異)。 讓學生延伸思考嘉義市代表美食豆漿豆花所使用的餐具與擺盤,並從中講解嘉義豆漿豆花的由來與歷史脈絡。
- 03豆漿豆花飲食與日常生活關係
以豆漿豆花為例,讓學生探討餐盤美學於日常環境如何呈現(如店家內用、外帶呈現)。 此處著重在發現大眾飲食速度,讓餐點快速販賣與食用,而減少額外的擺盤與設計。
- 04豆漿豆花擺盤美感體驗-1(拍照)
以日常飲食為例,練習觀察餐盤與食物擺放的呈現樣態,學生可以拍照上傳雲端,分享日常體驗的感受與發現周遭人飲食的樣態。 此處著重在學生自身實際體驗與分享,讓學生慢下腳步去觀察與感受。
- 05豆漿豆花擺盤美感體驗-2
經由前一堂課的體驗與發現,實際讓學生分組設計 一組豆漿豆花餐盤擺放,並說明原因與呈現概念。(以繪製豆漿豆花與餐具整體性呈現為主)
- 06餐盤美學-豆漿豆花為例1 (紙本)
設定豆漿豆花餐盤美食的功能性美學,探討豆漿豆花日常飲食在餐盤美學上的呈現。 此周以豆漿豆花與配料組合餐盤為例,讓學生分組設計並提出見解。(嘗試設計規劃桌上型多個餐盤擺放整體美感)
- 07餐盤美學-豆漿豆花為例2 (紙本)
延伸分享各國外帶餐點的包裝美學(便利性、售價差異而呈現的樣態),探討豆漿豆花的餐盤美學能如何呈現與食用。 此周以外帶豆漿豆花設計為例,讓學生分組設計並提出見解。(嘗試設計規劃便利性外帶餐盤的實用性與美感)
- 08豆漿豆花擺盤美學創意設計-1
(紙本設計規劃)讓學生分組並設計一組嘉義市豆漿豆花美學餐盤(餐飲內容以豆漿豆花為主,可組合其它日常飲食習慣的配菜與甜品),利用課堂所學進行練習,包含規劃餐點擺盤設計、餐具擺放規劃、飲食體驗的感受,達到生活餐盤美學的實際應用。
- 09豆漿豆花擺盤美學創意設計-2
(食物實體攝影) 讓學生實際依照豆漿豆花擺盤設計,在教室練習拍攝,手機攝影操作與光線掌控並上傳成果。
- 010豆漿豆花擺盤美學創意設計-3
(分享與討論) 讓學生上台分享自己組別的餐盤設計與預期用餐體驗,讓師生們一起共同討論經由數周課程,在飲食文化上的感受與美學餐盤應用的體悟,從中了解到日常生活的習慣與美學的應用,是如何在我們生活中運作,嘗試改善並讓生活更添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