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為了讓美感養成貫穿在日常生活,並變成一種進行式,
第一步是透過觀察環境色彩與人之間的關係;
第二步則是利用色票進行教室內色彩調查;
第三步則是並透過觀察教室中的書櫃書籍圖書的封面,瞭解相同的色調與衝突的色調,能觀察到書籍封面色彩的運用、感覺並提出問題。
第四步則是請學生將個人書桌做色彩紀錄,並以電子相片形式作呈現,將觀察到的家裡書桌進行色調分析;
第五步開始進行和諧色調及衝突色調之兩款書腰的配色,練習做出色彩的和諧美感;
最後第六步,則希望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能理解除了色彩元素的調和外,亦能將和諧色加入衝突色的挑戰:或是在衝突色中加入和諧色,並能擴大運用和諧色彩的範圍至生活中。

美感預期成果

1. 鼓勵學生觀察,美感從生活開始。
2. 透過色彩構面課程的進行,逐步開展具有色彩美感的養成因子。
3. 善用一雙美的眼睛,關注自身與環境的關係。
4. 透過書腰的製作練習色彩與比例的搭配與色彩調和對比例的影響。
5. 透由六小時課程,提升學生對色彩構面的認知。

 

教師課後省思

  1. 一開始學生普遍對色彩的認知,大多建立在著色上(且多有失敗的繪畫經驗),故色彩本身對生活連結的重要性(觀察或分析),就非常的薄弱,教師需透過大量的引導才會讓學生有感,這部分採用了美感電子書幫助很多,能讓學生較容易理解到,須透過觀察,才能找出不同環境的色彩分析。
  2. 前幾堂在觀察環境色彩與人之間的關係時,學生反應是很熱烈且有參與感的,但轉換思考到「觀察書腰」這件事後,大多產生了一些既定認知上的困難,由於對國中生來說(是幾乎沒有被意識到)的這個”存在物”的情況下,使得在操作上也碰到了一些技術的選擇或障礙,譬如:要用剪貼的還是用畫的,這個東西不是就直接丟掉就好了嗎?....等,之類的問題。
  3. 以色彩構面最後最後的呈現來看,書腰畢竟較為冷門,需加強對於生活的連結性較好,譬如可以在這個課程上,適當的加入質感(手摸的到的感覺),也許會更提升對於書腰的「存在感」。
  4. 時間分配不恰當,課程超過六堂課,最後用九節課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