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此課程為了讓學生了解質感的不同,在課前選定具有在地文化的質感例如:街道、器皿,地方產業,建築空間等,運用記憶中的品味,找出不同的質感(有些質感是自然環境造成、有些質感是人為因素影響)。在課程規劃中,利用五感先行讓學生找出不同的質感,並加以描述質感的經驗,並透過心智圖的繪製,讓學生了解到質感之運用。

 在材料與技法的應用中,將選定的在地產業運用於質感使其變得更精細。例如:太平藍是台灣原生種之植物(蘭)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技法,所生產的產品行銷到日本;太平的枇杷運用材料的不同產出枇杷染、枇杷酒等產物;太平的蝴蝶在步道偶爾會看見蝴蝶紋路的鍛造材質,招牌會有枇杷樣式;自然森林步道,太平的歷史建築……等,在課程歷程中請學生分組利用不同的材質製作一個故事箱,讓學生體驗運用不同材質所產生的不同質感的產物,並於課後進行心得回饋與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1. 讓學生了解質感的運用,涵養獨立思考之能力。
2. 讓學生了解質感上的連結與運用。
3. 讓學生能了解質感所呈現的美感。
4. 讓學生能以質感的觀點,嘗試結合物件的目的性進行物件質感表現創作。
5. 讓學生能以質感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所見的物件。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實施歷程中,透過行動載具上網搜尋不同的材質,所產生不同之質感,讓學生易於了解材質之特性。藉由小組合作方式,以心智圖APP繪製主題心智圖,有助於故事箱內容與材質運用之討論,更易於釐清欲運用之材質與所需之工具。透過故事箱製作活動結合在地文化特色的介紹,有助於學生對於生活地域文化產業的認同,進而啟發在地「美感」風情之陶冶。課程實施歷程外,鼓勵學生多參加文化藝術節相關活動或至美術館參觀,進而增進學生對於日常生活周遭環境與事物之美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