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分四階段以 6 堂課進行,首先請數學老師先帶領學生在數學課進行碎形數列的講解與練習,接著進入美感課程時以鸚鵡螺內部黃金比例線為例,引導學生發現碎形的自我相似性和排列數列的規律性,繼而舉大自然中各種碎形之例讓學生進行觀察,分別有碎形樹、雪花、H 碎形變化之觀察。在操作練習上以三角形自我複製連結成雪花的過程讓學生認識碎形的自我複製和排列。
第二階段開始請學生進行校園環境的自然觀察,讓學生從自然物件的採集、觀察、紀錄中認識大自然中的碎形藝術,使學生能從生活中連結所學習的經驗。
第三階段以學生所採集的校園植物進行植物藍晒圖製作,於藍晒製作的過程中體驗碎形藝術之美。
第四階段以成果發表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碎形藝術的呈現與心得發表。總結希望在學生之前修習過的美感比例概念基礎之上,進一步連結到碎形藝術與美感比例之間的關聯。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從黃金比例的鸚鵡螺線中發現自我相似的情形,也能在之前上過的的美感比例課程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到碎形與美感比例的關聯。
  2. 學生能從碎形的結構觀察中理解到碎形的自我相似與複製。
  3. 學生能從碎形的觀察中理解到碎形的幾種排列方式:左右連續複製、上下連續複製、放射狀連續複製。
  4. 學生能欣賞生活中各種碎形藝術的應用,包括科技、藝術、建築等創作。
  5. 學生能從碎形藍染的操作過程中體驗碎形之美。

教師課後省思

  1. 原本課程著重在碎形的數學序列和應用,但是講述數學的序列性時發現學生比較不感興趣,反而對校園觀察的比對時較感興趣,於是我在課程中修正了重點,將課程觀察縮減到「碎形的自我相似複製」和「碎形的幾個簡單的排列方式」,發生學生比較能掌握觀察的重點,也有利後續進行的藍染圖樣比對觀察。
  2. 原本課程構想是以「校園植物藍晒」作為學生碎形體驗和生活觀察的要件,後來在課程實施時發現學校現有資源設備不足,在與課群老師討論後決定修改藍晒為藍染,從藍染的紮染所呈現的圖像中讓學生去觀察與碎形的對應關係,事後發現學生的確很容易發現兩者間在圖樣的自我相似和排列方式有極大的關聯性。
  3. 課程最後讓學生以藍染作品取圖樣縫製杯墊時,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分組舉行茶會發表時,發現是個很棒的生活連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