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由孩子貼近的生活環境取材 ,以日常中常會接觸到的容器使用為主,從日常個人使用的器物選擇出發,觀察器物組成,
探索生活環境裡好用與不好用的容器、器與物之間,來思考器物之所用。
從容器本身的結構、用途與盛裝物之間的關係與搭配,引導同學觀察與區辨生活器皿,練習敏銳的觀察力,並透過立體單位形的結構命題,
對抗地心引力的遊戲、一張紙 的站立 ,理解結構與使用的關係,進而嘗試創造美好適合的器物。
結構最重要的是與「使用」有關的議題,兼具美感及實用的東西,結構其實就是骨架 ,結構組成有一定的合宜美感,
符合適宜的平衡、比例等形式之美,即能達到力學與美感的協調, 期許孩子們在生活日常中,能主動認識事物的本質,選擇適宜的器物,
思考人與空間的關係, 並能主動關懷、尊重、包容身邊的人、事、物以及環境。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觀察生活中的器物的外觀取決於如何用與所盛裝何物,結構力量的傳達。
  2. 探索生活中器物的決擇、使用方式、取捨與搭配,小至器物大至空間的美感。
  3. 能發現器物中具備有力量結構與美感素養。

教師課後省思

  1. 以饅頭當支撐點,教師使用陶土替代,產生了一些問題,基底可以較穩固,但時間久了容易乾燥碎開,
    越往上發展,陶土的重量也會比較重,
    因為過程中統一都使用陶土,也無從得知使用饅頭是否效果會不一樣。
  2. 使用簡單的結構體幫助繪出展開圖,是有相當幫助的,學生完成自己的紙結構,除了自己跟自己的搭配也鼓勵跟其他同學的結合,能產出更多不同的火花,內紙跟外紙透過不同顏色更能清楚的感受到內外的虛實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