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生活中許多紙製品,學生找尋常見的紙類製品,以感官探索,體會紙的重量、硬度、表面肌理、氣味等,使用質感語彙形容感受。透過認識紙的纖維原料,討論分析纖維的粗細、構成方式如何影響紙的使用。學生於課堂中探討不同的原料造成紙成品的質感或色澤何種差異?邀請講師向學生教學原料製成紙漿在到超紙製紙的過程,學生可利用實驗原料進行製作,探討實際製作的成果與預想質感的差別,透過事先模擬再實際操作體驗,讓學生深刻了解紙的產出過程,進而對日常紙製品有了近一步的認識。

美感預期成果

本課程以質感為重點,透過課程體驗讓學生對美感教育之質感構面認知,仔細體會紙類質感,由實物直接觸摸與操作,透過圖片、影片、實物介紹,開展學生視覺與觸覺經驗。藉由生活周遭物件的觀察,引導學生對生活周遭生活環境物件產生對話,發現紙製品無所不在。

教師課後省思

課堂3-紙感分析:紙的誕生介紹的造紙方式是傳統的抄紙法,和課堂5的實作淋漿法手法不同,僅用講義教學較無操作參與感,課程中可加入使用廢紙漿的抄紙環節體驗傳統抄紙。

課堂5-紙感手作:體驗紙漿造紙此課堂操作步驟多,45分鐘內需省去第一步打漿(於課堂前事先打漿準備);教師示範步驟由淋漿過程開始(杯墊中紙漿各層次的詳細說明可於黑板上預先書寫),時長大約15分鐘;約20~25分鐘的學生操作須注意時間掌控,避免拖延收拾時間才能準時下課。

紙漿在學生成長經驗中極少碰觸過,面對新事物的操作總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興奮感,對質感的教學中能夠引起直接的共鳴。不過學生們能順利操作的背後是繁複的前置作業,其中授課老師的悉心備料、管理工具是本課程的支柱才能促使課程中的環節能有秩序性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