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結合美感與環保,讓學生透過觀察校園及生活周遭的磚造物,初步了解磚砌技術與其美感構成與結構。首先,學生將繪製地磚鋪面與砌磚模式的圖鑑,並由教師介紹幾種常見的砌磚模式,包括(1)順砌法、(2)美式砌法、(3)法式砌法、(4)英式砌法、(5)丁砌及(6)荷式砌法。接著,學生將以小組為單位,運用這些砌磚法,並加入自己的創意,分別構築數面磚牆,隨後進行結構強度測試,檢驗其垂直壓力與水平推力的承受能力。
在環保意識方面,學生將查詢傳統紅磚在製作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探索現有的改良環保磚如何有效降低污染。教師將引導學生歸納和分類各組所繪製的鋪面與砌磚圖鑑,探討其構成的美感。
接下來,學生將在格紙上以紅磚練習排列各種美的秩序原則,並設計出自己構思的地磚鋪面,結合玻璃或小碎石等材料,最終以填縫泥補滿縫隙與邊緣,完成紅磚鋪面隔熱墊。最後,學生將製作盆栽,注意植栽盆的漏水與材質毒性問題,以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最終達成綠化環境的目標。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夠初步掌握各種砌磚的構成與結構上的技術,並運用創意設計紅磚鋪面與磚牆,提升其實作能力與美學素養;透過結構強度測試,增強對建築穩定性的理解;培養環保意識,了解傳統紅磚對環境的影響及改良環保磚的優勢;最後,學生能夠設計並製作健康的盆栽盆器,實現環境綠化,從而提升對美感與可持續發展的認識與重視。
教師課後省思
目前實務上真實砌磚的工法較為規矩工整,學生使用輕巧的小磚不容易排整齊,故未來再進行此一課程時,我應該不會再要求磚牆的工整,而較希望學生能天馬行空地玩出磚塊的各種可能,甚至犧牲一點結構上的強度。
結構強度測試方面,我覺得因為素材不同,小磚過輕,無論怎麼排列,都能很輕易推倒,且小磚造型並非精準方形,本就很容易傾倒,故結構測試意義不大,後來我只是輕鬆讓學生試著把自己的磚牆推倒看看,並沒有做嚴格的力學測試。
考量磚塊間黏著的便利性,將水泥與填縫劑改為熱熔膠與白膠,雖然損失了堅固度,但增加了創作的速度,也減低他們挫折感,快速獲得成就感。但如果盆器想要永久保存,能要另找黏著材料,下次我會嘗試塑鋼土之類的物質,期待創造更堅固的盆器。
為了讓學生可以使用各種簍空的造型,我後來也不堅持一定要直接將磚造物作為容器,而是將它當作為盆栽外觀美化的物件,依舊使用花盆或小容器來種植植物,這樣就不會有毒害或土讓流失的問題。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