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可分為二階段,第一階段以「生活觀察」出發,延續上學期的環境觀察經驗,以水越設計「變電箱色彩計畫」為題切入,請學生討論思考色彩的「減法設計」,引導其覺察學校周遭令人感到「雜亂」的配色與「合宜」的色彩搭配,再試著進行配色與色彩改造活動。

第二階段先引導學生觀察教室抽屜、櫃子、講桌等物品堆放雜亂處,分組選定進行風格改造的角落。介紹構成的概念,請學生嘗試將同色系物體或是將相同尺度的物件排放一起以建立秩序感,介紹模矩設計的概念,請學生思考、規劃不同物件所適用的不同收納造型。最後以「風格收納」進行提問,請各組規劃該處合宜的收納方式,運用前一節課所發展的不同收納模矩造型,選用合宜的色彩構成「風格收納」提案。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具備基礎色彩知識與配色概念,觀察不同色彩予人的感覺,掌握不同色彩搭配傳遞的印象與訊息,進行「有意識」的色彩搭配。
  • 學生能嘗試透過色彩與形狀的重構創造空間秩序感,並觀察不同色彩與尺寸的物件於空間中的構成關係。
  • 學生能認識基本構成原理,嘗試採模矩形式進行產品設計,運用不同色彩的自訂模矩形式構成具美感的立體造型。
  • 學生能透過「任務提問」進行系統思考,分組腦力激盪嘗試解決問題;在設計實作中增進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運用色彩傳達欲呈現的風格主題。

教師課後省思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系列課程執行遇到的問題有二處,一是在社區環境改造時,部分組別會「劃錯重點」,專注於繪製社區中的貓、狗等動物,故課堂中需要一再提醒學生本節課的重點並非在「彩繪圖案」,而是社區物件的調整,多數組別經提醒後皆能注意此特點,後續教學時也可以先強調改造標的應以「街道物件」為主,若關注的是社區中的遊蕩動物,也可以適時思考社區中的遊蕩動物有哪些需求或引起哪些問題,以及如何透過空間規劃合理解決。

系列課程另一處問題為學生剛開始進行模矩設計時,容易把設計成品想的太過複雜與困難,會有不知從何著手的情形,故以一個簡單的摺紙造型引導學生,讓學生理解可以從簡單的造型設計開始嘗試,多數學生經引導後皆能進入狀況,後續僅需提醒其注意運用合宜色彩與合宜結構。

未來的教學規劃

雖然每天在學校生活,學校周遭的道路也經過無數次,但多數學生課後都表示很少仔細觀察環境中的問題。透過實際走入校園周遭社區,觀察生活週遭場域,的確能夠引發對環境的「有感」,過程中發現學校附近竟有一廢棄市場,也引發學生不少討論,許多學生在面對社區中的舊建築時往往有「剷平重建」的概念,但若所有的建築都以拆除重建的方式執行,地區也可能失去具有紀念意義的歷史建築,也因此未來預計針對此廢棄市場進一步探討,試著引導學生思考除了「拆除」,如何進行有意義的「再利用」。

可作為課程推廣之參考

系列課程大致可以分成三組課程,一是走入社區探詢、介紹街道物件改造概念、改造社區街道物件,約3-4週6-8節課;二是以色彩和形狀重新排列的方式改造班級空間,1週2節課即可完成;三是選定班級空間改造標的,運用模矩設計的概念進行改造,約4-5週8-10節課可以完成。未來課程推廣可以考量課程時間安排,選用不同的課程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