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上課時經常有蜜蜂飛進教室引起騷動,但牠們通常是獨居蜂不會主動攻擊人。反而校園因植物減少及附近捷運機場興建移除綠地,造成蜜蜂等生物減少,新聞裡也經常報導因人類活動造成蜂群大量消失,而蜜蜂減少會對地球的生態系與人類產生嚴重的影響。
課程從認識校園裡常見的生物引起動機,闡述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生存的重要。再聚焦蜜蜂與植物繁殖的關聯與其減少對生態的影響,接著引導學生建置人工蜂巢,嘗試增加獨居蜂在都市中繁衍的可能性。
實做課程先以較簡單的竹子入手,熟悉蜂巢製作的基本概念,接著再以木板與壓克力製作不同形式的蜂巢,最後製作外部結構結合各式蜂巢。完成獨居蜂旅館後,讓學生在校園、教室或家裡適合的地點設置,每天觀察是否有〝房客〞入住並做記錄,期待能有獨居蜂入住,於日後的課程進行觀察報告與養蜂心得分享。
美感預期成果
- 能感受天然材質的美,透過構成美感概念組織材料,創造兼具功能與美感的蜂旅館。
- 能瞭解環境教育的重要,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12與SDG15。
- 能認識獨居蜂在自然生態中的重要性,試著接受並觀察這些可愛的小生物。
- 能與同儕合作完成獨居蜂旅館製作,共同學習、觀察、研究與紀錄,最後將養蜂的歷程與心情和大家分享。
- 藉由獨居蜂照顧歷程開啟學生與自然的聯結,培養對自然環境的關懷與重視。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於手作有很高的興趣,但普遍木工能力與操作經驗不足,教師需要很有耐心的隨時協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同時也要適時的引導其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 校園內若無修剪下來的竹子,可回收壞掉的竹製掃具加以利用,尤以擦窗戶的長竹竿最適合,也可以購買蒲草吸管或小麥桿,於尾端塞入調過漿糊或白膠的泥土團替代。
- 木工製作需耗費許多時間,學生製作的進度很緩慢,作品完成時天氣已經變冷,蜂群的出沒逐漸減少,待下學期天氣回暖後,再請學生繼續設置。未來此課程宜安排在下學期進行,在製作與觀察的連結上會更加順暢。
- 此課程蜜蜂與植物的關係可與生物課配合,木工製作階段可以與生科搭配,若能夠跨域整合可以成為學校的特色課程。
- 學生於教室設置的獨居蜂巢入住率不高,與距離50公尺的視覺教室差距極大。或許是學生教室普遍缺少植栽與開花植物,而學生的蜂巢入住率較佳的是設置在家裡有種植許多植物的環境。顯見適度的綠化可以吸引更多昆蟲造訪,營造多樣性的生態。可以請學生在校園採集大花咸豐草等蜜源植物種植,以吸引更多獨居蜂造訪。
- 獨居蜂巢並無一定的材料與形式,教師充分掌握製作原則後可以適時調整材料或製作方法。例如木工較弱的組別,外框改採瓦楞紙或厚紙板製作,可以降低難度與減少製作時間。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