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台灣近幾年來地震頻傳,造成不少災害,因此防災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事前預防與準備也愈顯重要,在家庭中防災方式除了固定傢俱、保持逃生通道暢通外,最簡易就是準備好防災包,那如何安排防災包內物品配置與收納呢?
此課程設計首先從比例著手,觀察教室內的削鉛筆機,理解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彼此對於產品的比例考量,並嘗試將之調整為更合宜的比例。接著說明防災的意義與重要性,思考在災難發生的不同階段,所應準備的防災物品,並挑選適合的尺寸比例。
最後以學校書包做為防災包進行美感練習,將構成與比例構面結合,讓學生實際練習防災包的準備,準備過程中,將每一層放入的物品記錄在描圖紙上,以呈現防災包內的收納構成。希望藉此課程延伸,鼓勵學生回到家中,也能以同樣的方式準備家中的防災包。
美感預期成果
- 了解比例與生活物品設計的關係?如何延伸應用?
- 嘗試調整更合宜的生活物品比例。
- 理解防災觀念與避難各階段所需的防災物品。
- 討論出防災包與防災物品最適宜的尺寸比例,並選擇家中放防災包的位置。
- 運用比例、構成兩構面,以書包練習防災包的準備。
- 將書包內防災物輪廓等比例縮小,記錄描繪於描圖紙上。
- 將書包線圖與所有記錄好的描圖紙,重疊固定進行展覽,展示其防災包的收納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空間概念尚未成熟,所以比例間的關係拿捏不精準,此次以實際的物品直接放入書包中做比對,以物件彼此的相對關係來學習比例,獲得了良好效果。
- 學生對災害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不了解,所以有些想放入的防災物品並不適合,可再整理更多案例供參考,以補足這個部分。
- 臺灣最近地震頻傳,進行此課程中,發現學生對此單元能積極與謹慎參與,也藉由同儕討論激發了防災意識。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