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人從自然而來,都市化後人與自然逐漸脫節。盆栽是現代都會人試圖與自然連結的窗口, 藉由盆器擷取一小塊自然的元素,讓盆栽裡的植物,啟動了人類最深層的原始記憶。
生活中隨處可見居家門口、陽台種植許多植物,不論是井然有序的佈置或隨興擺放,都反 映出人們對自然殘存的依戀。偶而經過一些精緻的商店或小咖啡廳,瞥見門口精心佈置的盆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尋思擺放同樣的植物為何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呢?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比較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嘗試用容器襯托植物的美 感。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然而當植物種類與數量增多時,多變的造型與色彩繽紛呈現,容易產生雜亂缺乏整體感。運用回收飲料杯架將各種植栽分門別類,藉著由簡入繁的排列 組合,有效歸納整合盆栽,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最後利用教室、校園的角落讓學生自由操作,透過集體討論建構一個美的角落。
美感預期成果
- 建立獨立判斷的美感自信。
- 了解盆器造型與色彩的重要性。
- 能在複雜的盆栽中找到秩序,構成美好的群組。
- 能組合出具美感的小品花園。
- 能欣賞、尊重他人的美感判斷。
教師課後省思
- 盆栽數量與種類很多,但學生不知從何選起。學生對植物的種類、外型、色彩……等複雜的視覺資訊薄弱。
- 開花類植物不易在授課時剛好呈現最佳狀態。
- 攝影構圖取景、拍攝角度、打光......等知識與技能不足,未來應先教授攝影相關知識。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