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接續第一學期的「植栽知哉小時光」課程,該課程讓學生認識生活常見的觀葉植物,透過觀察與討論,在擷取植物的外觀特徵後以新媒材進行質感體驗。本課程以生活中的植栽題材作為學生的思考主題,使用提問策略進行教學。學生依據教師所提供的植物(常春藤、毬蘭、虎尾蘭、綠蘿、窗孔龜貝芋)進行小組討論及記錄,探討植物本身、花器的比例、色彩關係;植物的姿態適合何種植栽方式?(擺放、吊掛、垂掛);多種材質的花器,例如杉木、玻璃、陶器、瓷器等,要如何與植物進行搭配?學生了解後進行實作,以水苔進行苔球塑形,並以麻繩或釣魚線包覆固定。植栽可採杉木上板、或苔球包覆、花器擺放等方式。待完成後,小組同學(一組約4至6人)透過嘗試與討論,在教室、校園的角落自由擺放,舉辦綠色博覽會。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提升學生對於各式質感的關注力以及對環境中不同質感的觀察能力。
  2. 學生能透過本次課程認識多種材質,了解不同材質之間搭配產生的美感。
  3. 學生能將所學的美感知識,落實於生活並實際運用於植栽上。
  4. 學生對於多個植栽組合,能針對使用情境,選用適當搭配,做出合宜的構成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綠化不等於美化
    植栽綠化是街道巷弄常見的景象,但綠化不等於美化,校園及住宅旁常見突兀的落地盆栽,可能是居民表示停車地盤的象徵;恣意讓草木生長卻不修剪清理,造成藏污納垢及蚊蠅孳生,更甚者成為登革熱的溫床,看似綠化環境,實際上卻是有礙觀瞻。而學校每學年辦理的教室布置比賽,其中有一項就是綠化加分,過去常見是在班級外走廊擺放幾盆盆栽,希望可以獲得評分老師青睞得到加分。教師希望透過本課程,能讓學生了解到綠化不等於美化,布置植栽時應做全面規劃,透過層次、秩序、色彩等的考量,讓美感更加提升。
  2.  工具操作的安全性
    多數學生並沒有植栽上板的經驗。考量到木板的通風及延長使用年限,於植物上板前,木板先進行鑽孔、燒杉、打磨等工法。鑽孔需以電鑽或鑽台操作,國中部分有上過生活科技,多數有使用工具鑽孔經驗。而燒杉是以瓦斯噴槍進行,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操作前教師須先說明安全規定,並請學生注意火量調整,淨空附近人員且準備好相關消防措施後,再進行操作。
  3. 新材質的挑戰
    水苔與培養土相較下,價格較高;多數學生只知道泥土、培養土用來種植植物,對於水苔則較為陌生。沒經驗的學生在進行水苔包覆時,要考量植物姿態、水苔定型成球體、將麻繩包覆固定並纏繞出星芒形狀,有時往往手忙腳亂造成植物根系、枝葉受傷,基於上述原因,先讓學生以樂樂棒球模擬,用麻繩或是棉繩進行操作,約略練習2~3次後即可上手。
  4. 生活美感的建立
    自新冠疫情後,民眾宅在家的時間變長,觀葉植物風潮流行起來。觀賞植物,能降低血壓和焦慮症,也能讓心情平靜下來。希望本課程結束後,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一盆花草開始,將植栽放在自己的居家生活中,觀察它並與它互動,從中得到植物力量,讓生活更加健康;懂得在日常角落營造美的植栽情境,是人們對美感生活的堅持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