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第一週:首先走出教室進行戶外教育。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觀察校園植物,並選擇形態優美造型有特色的植物,從不同的角度與遠近進行拍攝,感受形態之美。由於在藝術生活第一單元介紹幾何抽象之美,進行幾何攝影的練習後,這個習作會強調幾何拍攝技巧(對稱反覆與水平垂直)的再運用。
第二週:在學習單上描繪照片中的植物型態輪廓,開始進行形的簡化練習。教師並介紹工業革命後,新藝術風格的興起,進而認識設計的抽象美學,介紹仿生設計的經典北歐燈飾。從欣賞自然形態美、進而認知形態與結構的微妙關係。
第三、四週:開始進行單一植物結構元件的創作,待產出基本型後,衍生成完整體燈具設計,設計時必須考慮燈泡的尺寸,電線的安置與燈座的設計,更重要的,思考燈具可能的使用場合,觀察燈具的聚光與透光效果。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在高三修習本藝術生活課的同學,能透過這門課認識產品設計的概念與過程,也能同時欣賞校園中的草木,舒壓散心,並透過較為容易掌握之紙結構實作,來達成具仿生設計的燈具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 本次課程中,請同學使用名片卡紙剪裁,將植物外型轉化為更簡約的幾何形,感覺需要在更多的轉化引導,再多蒐集一些實際案例來解說。
- 以樂高進行模組化設計時,受限於樂高較少圓形與片狀造型,在模擬植物的結構時並不容易,但也可以同時鼓勵學生,設計必須跳脫原有形狀的束縛。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