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學生在校園的時間佔了一天中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的空間規劃、硬體設施都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的因素。目前政府推動美感校園,透過校園美感環境再造,來提升美的素養,也能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課程中主要帶領學生檢視學校空間配置,來對學校進行總體檢,空間、使用效能、安全等,從使用者觀點提出需求,打造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校園,共創優質的校園學習環境。
先以「主題地圖」的方式發現校園中構成,觀察與探索新中校園不同主題的構成,蒐集空間中的環境資訊,包含思考現有校園空間規畫,從位置,功能、動線是否合宜?最後讓學生以使用者的需求角度,嘗試一同規畫提案,營造「對校園環境美有感」,進而提升學生對校園學習環境的認同感,培養學生『境美』感受力。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觀察,理解校園環境的點、線、面、體的關係。
- 能站在需求者與設計者中間,去思考美及適切性,表達更符合大家期待的校園。
- 學生能培養觀察力及思考力。
- 了解永續的概念,站在人、環境與空間去思考校園的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 預想使用立體的模型表現,但學生對於美化的觀念較多侷限塗白、或彩繪,需要花時間引導美化有各種形式,需再討論的時候到各組進行分別指導。
- 沒有預設範圍,讓學生在校園裡到處尋找目標,必須約定好時間,也要在收回資料時要求,以免有些學生偷懶沒有製作。
- 引進外面的資源由建築師到校分享,學生感覺很新鮮,邀請的建築師設計過國小的案例,學生深刻有感,回響頗佳。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