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教案參考南區黃珮綺教師與張銘修教師所開發的課程,以學生日常接觸的校園為主要環境,主題設定校園中的常見樹木,從樹枝的長、短、粗、細感受美感比例。再從校園修剪的廢棄樹枝中挑選素材,在取捨之中,截取一段視覺感受最佳,並符合手感線條的比例的枝材。除此之外,一截樹枝由未經處理的粗糙樹皮,到處理過的光滑表面,同一種材質卻有著不同的質感與色彩。希望透過本案,除了讓學生體驗樹枝的比例、質感、色彩之美,也結合生物與環境教育,能讓學生對於環境保護更加重視。希望本課程讓學生放慢腳步,用心感受"天然木頭"的比例、質感之美。本課程於110年執行期間,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級學校自110/5/19日後實體停課,故實作部分配合線上課程做更動調整。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了解並描述比例、質感與美感之間的關係。
  2. 學生能了解並描述比例、質感與使用需求之間的關係。
  3. 學生能了解大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建立愛物惜物觀念以及提高環保意識。
  4. 學生能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表達及反思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全臺灣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疫情警戒由二級提升為三級,因此教育部於110年5月18日宣布:隔日起全國各級學校停止實體上課,改為線上學習。由於事出突然,許多教師措手不及,只得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開始進行線上教學,反思如下:

  1. 學校與師生即早建立雲端教室及線上溝通模式
    行政端、授課教師、學生於入學後,應該儘早建立雲端教室,學校可幫學生開立帳號,由導師建立雲端班級、任課教師建立雲端課程、增進學生資訊能力。師生、家長之間,可透過雲端進行教學、聯繫,發布公告等事項。
  2. 因應疫情,課程即時調整:
    原先規劃「同質異感」之構想源自堅硬的筆、柔軟的紙,均和樹木有關。校園中修剪下廢棄的樹枝能夠製作樹枝筆,而製作樹枝筆過程中產生的廢棄木屑纖維等,是手抄紙製作材料來源之一;同樣材質能製作出不同質感的物品。但突發而來的停課,學生僅能收拾課本、書籍回家;實作中會使用到的工具、材料多半都還在學校;教師只得自行完成樹枝鋸切、鑽孔等備料工作,再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守衛室領取材料,因此課程僅能保留樹枝筆,暫時捨棄手抄紙。
  3. 線上學習難以呈現質感
    樹枝筆切削完成後,表面需進行打磨,這一步要特別注意的是質感與觸感。教師透過螢幕畫面,可觀察學生樹枝筆造形,然而質感與觸感卻難以感受與判斷,僅能透過教師詢問、學生口述的方式來進行了解。
  4. 鼓勵學生開啟視訊鏡頭
    線上教學時,部分學生常以各種理由不願意打開視訊鏡頭;可能因開啟視訊後學生的居家穿著、房間擺設、有無認真上課等,透過畫面一覽無遺、教師立即知悉。倘若多數學生均不願開啟鏡頭,教師就得自己對著鏡頭唱獨角戲了。這邊推薦學思達的線上教學工作坊,學思達教師於研習中分享許多線上教學要領,包含:燈光、互動、PPT簡報的美感等等。在這新世代中,教師需跟上時代,持續精進自己的教學,學習如何擔任網紅來吸引學生學習、提高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