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去年參觀過北師美術館【無法離開的人】展覽,看到展覽中『紙書包』物件,是住在景美的許貴標先生捐贈給國家人權博物館的。景美,現在除了是國家人權博物館的落址處,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許貴標一生居住的地方。因此就埋下了想把這樣的歷史寫進景美國中教材裡的種子,今年剛好計畫要求融入19項議題,因此便決定從在地的人權議題啟程。
以過往景美發生的歷史,這本《暖陽景尾:白色恐怖受難者許貴標回憶錄》書作為文本,讓學生在閱讀討論中「共感」,再讓學生以身體演譯文本中的場景,達到與歷史「共時」,運用美感構成排版原理,在剪影疊加中創造出一種光景:這些「影」從某處記憶真空被解放出來,並藉由國際人權日展示於現今景美的時空中。
美感預期成果
學生能從在地的迫害人權的歷史事件中共感,並深刻理解人權價值的珍貴,進而能在未來持續關注人權相關議題。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白色恐怖」歷史背景不熟悉,難以立即理解文本背景內容,因而部分學生在寫給許貴標先生的話時,可能難以組織語言,未來或許可提供範例,讓學生參考如何表達敬意或感受,降低寫作難度。
- 在人權博物館『行過黑暗之路』入獄體驗課程中,部分學生把體驗當作遊戲,玩得很高興,無法真正體會白色恐怖歷史的沉重感。未來可以事前進行心理建設,強調課程的歷史意義,體驗結束後,可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心得,並書寫個人反思報告。
- 在「光影共創」課程中,部分學生缺乏平面設計基礎,無法有效運用視覺元素,而有些組學生過度依賴CANVA模板,創意有限,未來應先讓學生先手繪草圖,確定設計概念後再進入數位工具創作。
- 分組合作課程中,部份組別合作出現不均衡,部分學生較少參與,未來應設定分工角色,如排版設計、色彩選擇、內容撰寫等,確保每位成員都有參與機會。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