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澎湖的節慶,總有一些應景的吃食,不僅美味,背後蘊含的故事與寓意更是有意思,讓我們透過飲食來認識澎湖的歷史吧!談到飲食文化,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二十四節氣。所謂二十四節氣即是春夏秋冬中,每一個月中有兩個節氣,不論是農耕或漁撈,皆與節氣的運行息息相關,進而影響到每個季節的菜餚呈現。澎湖傳統美食獨特且種類眾多,這的飲食文化承自中國閩南地區,但因兩地自然環境、生活型態等因素,使得物產食材與烹調手法產生差異,進而形成澎湖飲食的特殊性。
民以食為天,老祖先的智慧總有他的文化意義與脈絡,面對即將失傳的節慶食物,希望藉此次色彩與文化的採集,協助生活在這塊土地的學生,透過文字、符號、構圖、色彩及媒材,來記錄屬於自己故鄉的縮影。以自己的生命地圖為經、生活經驗為緯,透過引導去回溯、紀錄、整理個人的在地生活與文化,集合共同記憶與智慧,轉化成為社會最珍貴的文化資源。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理解並詮釋食物在傳統節慶的意涵。
  2. 學生能區辨台灣傳統節慶食物與國外的不同之處。
  3. 能運用所採集的傳統節慶食物質感及比例的搭配,呈現出傳統節慶食物的特色。
  4. 在設計產出過程中學習觀察與問題解決思考,能用更多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與自己的家鄉。
  5. 經歷創作的挑戰後,更能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美好過程。

教師課後省思

真實食物的五感觀察後,學生頭一次嘗試立體空間的創作,相較於以往的平面繪圖,有不同的難度與障礙。模型大小比例的拿捏與黏土的特性都不是很熟練,學生不斷重複的努力施作,也同時體會到矽膠翻模的樂趣,期待之後的延續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