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課程概述整理成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一維進入二維建立平面的基礎
目標:從一維空間的線條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二維平面的理解。
內容:
1. 解釋生命之花的構成。
2. 教授平面繪製技巧,包括點、線、面的表達、構成及漸層上色。
第二階段:引入三維立體結構
目標:將二維平面構成的基礎帶入三維空間,讓學生理解立體幾何結構。
內容:
1. 教授三維空間的線條幾何概念。
2. 繪製不同柏拉圖立體幾何的邊線組合,如正立方體、正四面體、正八面體、正12面體、正20面體……等。
第三階段:3D幾何實體顯化-金屬線組構工件技巧與飾品製作
目標:將平面的幾何結構應用到實際創作中,教授簡易金屬線組構工件技巧,製作具有立體幾何形狀的作品。
內容:
1. 教導類金屬構件的管、條、圈之結構排列與組合方法。
2. 指導使用金屬線編來連結構件,形成多邊形幾何飾品的基本結構。
3. 引導學生運用柏拉圖幾何框架設計飾品造型。
4. 進階裝飾飾品,如加入漂亮的石頭或珠子,使其成為項鍊的墜頭。
課程概述從線條到平面再到立體空間的構成,並最終將幾何形狀應用於實際創作,涵蓋了從基礎到進階的多個維度層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提升技能並創作出具有美感和實用性的作品。

美感預期成果

  1. 理解生命之花的構成:學生將能夠深入理解生命之花的幾何結構和美學意義,並能夠用繪製表達這種結構的特點。
  2. 掌握平面繪製技巧:學生將熟練掌握點、線、面的表達技巧,能夠將生命之花的構成以平面圖的形式準確呈現。
  3. 熟悉柏拉圖幾何立體:學生將對柏拉圖幾何立體有更深入的了解,並能夠以邊線繪製不同柏拉圖幾何立體。
  4. 製作多邊形幾何作品:學生將能夠利用金屬線連結構件,製作出具有多邊形幾何形狀的作品,並能夠為其添加裝飾,使其更具吸引力和美感。
    這些預期成果將使學生在課程結束時能夠具備豐富的創作能力和實踐技巧,能夠將所學應用於實際的創作中,並創作出具有美感和價值的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手巧心靈的中心思想,讓課程如何於形狀結構上做生命的探索,貫穿於過程中結合內在感知與手作上的實踐,引導學生在最後飾品製作時,帶著內在對生命的認識來完成作品。從基礎上識別到深入應用,最終運用於飾品設計中。
遇到的問題與對策
問題1.
捨棄了最開始的構想:使用金工工具來製作切鋸金屬管線作品。
對策1.
尋找替代需要加工的金屬管線元件,以接近金屬質感的琉璃管替代。
問題2.
編串的線材粗細問題,跟金屬質感的琉璃管管徑相關。線材過粗無法完成作品。
對策2.
線徑0.3cm的魚線線材,僅能通過管徑2次,能完成製作的立體幾何較為簡易,線徑0.25cm的金屬線材,能通過管徑3次,能製作較複雜的幾何立體飾品。
問題3.
金屬線材若過度拉扯易斷裂。
對策3.
更細的魚線替代,或是使用較有延展性及韌性的金屬線材。

未來的教學規劃上建議:
線材可使用更細及較有韌性的魚線。編串元件的路徑可圖解及拍更多影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