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色彩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重新認識色彩並透過單原的練習去認之色彩(主)與構成(副)、比例(副)等美感因子如何互相搭配運用。並透過生活環境中的實例,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所接觸的人、事、物,提高對色彩的感知及敏銳度。透過調色練習進行色彩實驗,進而練習搭配設計。

美感教育首重啟發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去發現生活中美的存在及必要,及美所能呈現出來的秩序、平衡與和諧,並享受其延伸的美好,使學生對生活產生更多美的審視及要求,便能進一步透過體察、探索、嘗試、運用去改善生活中的不美。而色彩,是美最基本的表現及最直接有感的元素,讓國一新生透過最基礎的元素去實驗、去感受不同色彩所帶來的差異,即使是些微的色彩變化,也能在視覺感受中引發不同的情緒、感知;進而在日後創作中能透過色彩表達自己的所思。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對生活中的色彩有覺察、分析、整理的能力。
2. 能運用色彩的原理進行適當的配色與學習。
3. 能察覺色彩的差異(明度、彩度上的不同)。

教師課後省思

1. 習作進度緩慢:學生在課堂習作練習的速度很難要求,又要換教室、準備材料,是後還要預留時間整理清潔場地;大多數的學生無法在一堂課之內完成進度,能做到的大多是有課外的繪畫學習經驗。因此六堂課的設計內容過多,學生消化不完,尤其對國一新生而言,除了前二堂課的引導之外,實作課程使得缺少引導思考。

2. 色彩學真的一定要玩水彩嗎?:這次的實驗課程一直迫使我去思考很多層面的問題,尤其是積習已久的慣性要被打破。一直以來,教色彩學一定會要學生利用水彩練習調色,而這次學生反應調色很難,很耗時間,反問:「一定要學習調色這樣基本的技術?」如果不,除去技巧,觀念如何建立?對於學生來說什麼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我不能說我已經知道答案,但這是很好的機會去思考、去改變。至少,我知道如果要學生真正學會調色,學習單的設計是必要的,而且要更簡單明顯易操作。

3. 課程進度不連貫:因為美感研習公假、配合學校行事活動和放假之故,有些班級課程進度數度被打斷,學生缺少一貫的認知建立。

4. 不確定性充斥:雖然是新瓶裝舊酒但畢竟是第一次操作的課程,不確定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是否有幫助,如果作為純觀念的建立及教學,以這次的課程設計而言,我懷疑學生吸收多少!?
故找了二班已經上過色彩學的三年級生作為對照組。之前一年級上色彩學時,使用市售的教材,教學及習作皆以建構色彩學的概念為主,較少旁徵博引的生活實例;此次在引導的部分增加很多生活環境美學的實例,但學生仍反映實例不多,我思考後發現,對於本校學生來說需要操作的實例,主要是因為我習作的格式設定太過抽象。
未來可以修正成:用填色的方式裝飾穿著打扮來增加色彩學習的實用及趣味性。

5. 缺少互動:實作安排較多,十分耗時。學生喜歡競賽式的遊戲置入教學。
在習作部分可以多點作品的比較。相同的圖讓同學分別去設計,再進行比較,透過簡單得並置圖比較,學生可以很清楚地認識不同的配色之間的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