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讓學生了解產業發展的歷史,及在地文化的根源。配合市府都市規劃方向,喚醒學生身為嘉義市民木文化的DNA,加強對木質感的認同與喜愛。學會運用身邊既有的資源與材料,製作想要做的物品。引導學生梳理創作想法,培養動手做的能力。
在樹枝削、磨之中,感受不同皮層的美感,在留與不留的過程中,得到視覺呈現最完美的比例的樣貌,以及最流暢、最舒適的、最合手感的線條比例。在充斥著塑膠與金屬製品的環境中,體驗木頭的溫潤感覺。所以,希望透過這個課程,學生可以感受到「木」的質感之美。
美感預期成果
- 了解嘉義市產業發展歷史。
- 認同在地文化。
- 喚醒地方意識。
- 感受木質感的質感,進而喜愛木質感的物品。
- 結合推廣嘉義市木文化特色。
教師課後省思
在樹枝作品創作時,大枝幹切片是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在一開始收集校園較大枝幹預計做為學生可以選用面積較的材料,本來是預計學生提出需求,再使用生科教室的裁機,幫學生裁切,但生科老師說不規則的樹枝裁切時,容易使木頭噴飛,故而以學生用板鋸手鋸替代,但會耗費較長時間。
幸而,總務處回收大型樹枝,需切成小片,環保局才願意進行載運。剛好撿拾總務處處理後的大大小小木片給學生選用,節省不少時間和麻煩。如果沒有此機緣,學生製作時間可能需要再拉長一至兩節課。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