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校園空間裡,有許多需要宣傳的訊息,他們以多樣的型態存在著,呈現一種被需要但卻可能不太有整體性的樣貌,使原本扮演宣傳的橋梁,無法有效提升校園美感。
本次課程先介紹SDGs及教育部19項重大議題,再帶領學生從每天必被師生使用、宣傳效益極大化的「廁所」開始,留意這些校園的宣傳品,是否有妥善地設計(版面)與規劃(張貼位置)?
接著,從「廁所」延伸探討青春期會面臨到的「月經議題」──切合SDGs中B3.健康與福祉、B5.性別平權及B10.減少不平等以及教育部A1.性別平等與A2.人權議題,以「構成」構面──關於兩個以上的物件,如何合宜地「在一起」的位置學問,搭配IG方形設計尺寸,帶領學生從認識、理解、關注、設計到同理、體諒,讓議題與美感合作,使校園招貼能為月經議題宣傳發揮最佳效益。
美感預期成果
隨著性別教育的推廣和社會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月經議題的重要性及普遍性,並願意積極參與相關的討論和宣傳活動。青春期的國中生,除了要面對自己生理上的變化外,對於月經議題也在初識及探索的階段,因此,「廁所招貼Let’s 構!!」課程融合SDGs--B3.健康與福祉、B5.性別平權及B10.減少不平等和教育部19項重大議題--A1.性別平等、A2.人權,希望引導學生能以客觀、友善、包容及多元的方式來認識月經議題,融入「構成」的美感構面,進而達到因瞭解而能動手設計、因接納而能起身倡議,最後甚至願意主動關心身旁女性友人,及同理其在月經期間的各種不適,成為小小的溫暖行動家。
課程的具體成果即是學生以月經議題出發,進行「構成作品」——廁所招貼的宣傳品版面設計,將自己對月經議題的理解,從被動的閱讀者轉化成主動的設計者及宣導者,用小小行動影響同儕,期待能影響全校師生來關注月經議題。
教師課後省思
1.契機//
第一次在美感計畫中,鮮明地融入一個議題,一直思索著如何與青春期的學生有切身相關……,後來決定選擇從性別議題出發,則是因為在2022年帶著當時還是國小的姊弟,在松菸看了小紅帽With Red【我們的「經」驗】The Stories of Our Periods 特展,覺得頗具教育意義、又能學習同理與關懷他人,便希望有朝一日能將這個議題在我的課堂中推廣,影響更多學生。
2.萌芽//
1)2022年臺北市政府提供200元衛生棉提領券給國中學生;2023年8月1日起,教育部在全臺國高中小及大專院校校園提供學生多元生理用品,公部門對月經議題開始重視,點燃我在2024年(113學年度),將月經議題與美感計畫結合的念頭。
2)本次構成構面作品以IG規格呈現,目的是希望未來完成後,可透過本校spjh.page及spjh_activity兩個IG平台加以推播,觸及更多受眾。
3.觀察//
關於月經議題,任教的18個班級男女同學在表單回饋中,均給予正面回饋,認為這是與自身或周遭女性親友相關且是現在和未來都迫切需要關注的議題,很有發展空間。(詳細回饋部分,詳列於第四點學生回饋中。)
4.反思//
1)本次計畫只使用一個班級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需要將學生帶至「小紅厝月經博物館」實際參訪3節課,加上其參訪空間有人數限制(約30人),評估下來,只能以一個班級來執行;因為少了以往第一節前導班級執行後,第二個班級後會進行滾動式修正與調整的階段(為使課程更加完整),因此,本次成果,改以思考較佳的課程流程調整後撰寫而成,讓大家知悉。
2)不過,也因為只有一個班級來執行計畫,這個前導班級的過程及結果,就呈現許多多元樣貌,師生都在嘗試中學習、在實驗中成長,為下一個階段,埋下許多未知與可能。
3)搭配教育部數位精進計畫,本次美感課程操作以IPAD為主,這也是第一次嘗試減少紙本學習單,同時也是因應JAMBOARD停用的變通措施,改以PADLET和CANVA可共編的線上平台,進行小組討論紀錄,整體操作下來觀察到:
3-1 學生可以透過IPAD進行較為仔細的作品內容瀏覽(放大、縮小)。
3-2 透過線上共編,學生可爭取更多創作時間,異地進行補充編輯。
3-3 教師則可以異地瀏覽學生作品,不斷思考及調整下一節課程內容。
3-4 有別於以往以紙本學習單操作,降低批閱時間,增加許多彈性。
4)希冀有時間能進行2.0版(實際將作品張貼至廁所,並進行其餘任教17個班級回饋調查),讓課程執行更加完整。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