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校因為年級教室的不同編制,當學生升上二年級時,教室空間縮小,學生從有櫃子變成沒櫃子可收納為數眾多的教材、書本文具,僅有個人座位的一桌一椅可用,收納空間不足成為教室齊整的亂源。且須收納物品的大小、形狀、材質...不一、也是學生必須在設計的過程中去思考注意地部分。完成任務過程中去察覺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也是課堂中很重要的一環。
有鑑於此,希望讓學生能「因為需要」的動機開始,透過結構及構造構面的解析與應用,趣味生活中的需要找到解方法; 首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座位,找出閒置的空間進行規劃設計;透過構面工具的活動體驗(KIT),理解結構構面的應用與發展。
以小組方式進行座位的空間規劃設計,從找出合宜的素材開始,著手進行結構的設計,如何在有限的空間中,為自己設計更多且不影響教室齊整的收納空間?從體會物品的外觀與細節,去思考、實踐「構造」在任務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而如何統整不同的設計,使各別設計能找到一統的元素,成為班級齊整的助因,也是美感在生活中實踐,必須被察覺和重視的!

美感預期成果

1.發現生活中「構造」之美。

2.學生能從生活需求中,去思考、討論、找出較佳的解決方法。

3.學生學習運用生活裡的材料,發揮想像與創意,動手重新組合的構造能力。

4.體驗與嘗試功能實用性的設計,並表現構造形態的美感。

5.學生經由探索、體驗接合構造,對構造的接合關係、規律特性與材質有深刻理解與感受。

6.學生嘗試失敗再修正的經驗。

7.學生能理解並完成各階段性任務,可營造出合用的構造美感。

教師課後省思

本學期美感教育實驗課程的實施,設定在二年級的四個班級;再次挑戰將「構造」這個構面融入教學。在107學年度第一學期的美感實驗課程-「美食層層疊」中,讓學生透過手作雙層食盒體驗「構造」構面的運用。當下可以感知到手作設計的課程對學生的吸引力!但上次操作完後的問題是:作品的出路! 因為使用的是現成物,且部分作品無法真的盛裝食物,只能作為”展示品”!作品的收納實用成了最大的問題。因此在本學期課程設計之初,針對同一構面再行嘗試,便希望學生透過美感的設計,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透過美感的設計可以感受到美感的實用面,因此設計了「座位的魔術空間」-座位收納術。課程初衷主要是老師個人透過觀察,發現學生在教室座位有空間的需求,希望透過單元課程的設計讓學生去正視問題並練習透過設計來解決問題。但課程操作完發現一個弔詭的事實是,學生並不覺得他們有收納困擾! 他們已經習慣了「不足」,對不足及混亂習以為常而產生的失能、失覺,何解?

而課程進行過程中,為了配合及支援學校校慶活動-創意進場,課程彈性調配後使得原定的操作時間被壓縮,無法於學期中操作完畢,而延宕到下學期接續完成。

第二堂課的木塊集合的操作,時間的掌控十分重要:挑戰時間太短,學生無法完成任務,缺乏成就感;挑戰時間太長則對某些反應較好的學生缺乏優越感而感到無趣!對教師而言,玩到何種境界才叫做有所啟發?是我的困擾之一。

鋸木板活讓某些學生找到出路,學生發覺自己的另一項能力!對於課堂上能使用重工具都感到新鮮,學生生活中甚少有使用工具的經驗,主要也是大人對孩子的保護過甚!許多女生使用鋸子比男生更靈活俐索。但也因為不是習慣的工具,需要時間去適應。而我們的課堂最缺的就是時間!...木板的備料活太吃力了!

即便一再重申強調,仍有不少比例的學生對單元的學習構面不慎清楚,其中不乏有表現優秀的學生。學生對於”創作可使用的空間”跟”使用空間”二者分不明,每個班級都有1-2組會做掛袋裝書,而非針對需收納的書本去設計一個常設性的空間去收納。

整體而言,美感課程需要更明確的建構鷹架,讓學生有明確的方向及方法去攀登學習的高峰,在這部分老師端應要有更清楚的教學方法及準備才能做的更好。對於學生學習過後表現不如預期,著實令我深切檢討! 在作品的設計部份要有所規範或許師生雙方都能少點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