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課程藉由生活中的物件觀察、實際參訪和動手實作中,讓學生對設計有產生基本概念,並提升學習動能,學期初用觀察作為第一單元,從生活環境切入,培養學生對細節觀察的敏銳度,並能將自己的思考轉化為視覺呈現,藉由多次反覆的視覺化練習,熟悉軟體操作、做中學嘗試版面構成,在期末編排歷程檔案時能有比較好的呈現。
學期中以生物作為觀察設計研究的素材,校內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學生在高一校訂必修課程中有校園植物相關課程,在這個基礎上,基本設計課程以仿生設計為主軸,訓練觀察力、思辨力、思考力及創造力。教學活動配合本校學生的特性,以操作課程為主,在動手嘗試的過程中歸納整理出具體概念,同時以異質分組進行合作學習,透過操作、小組討論再操作的過程加深學習印象,並在過程中培養問題分析解決的能力,課程兼具實作及論述結合數位融入教學,期待學生能更容易將所學應用至未來情境中。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美術教室走廊的半開放空間。
  2. 校園動植物。
  3. 校外踏查的空間、環境。
  • 美感技術
  1. 運用擴散及聚斂思考練習。
  2. 軟體排版操作。
  3. 資訊視覺化練習。
  4. 結構練習。
  5. 草模製作。
  • 美感概念
  1. 設計思考。
  2. 版面規劃與配置。
  3. 造型與機能的關係。
  • 其他美感目標
  1. 完成具有美感且簡潔扼要的歷程檔案。
  2. 延伸校本跨領域課程「校園植物探索」,在了解如何辨識植物之後,能對生物有更深的觀察,與另一門跨領域生物選修課共備。
  3. 能認識仿生設計,並完成實作練習。

教師課後省思

這次的課程素材選擇學生每天上學通勤都會使用到的公車站,和日常生活環境關係密切,藉由自由挑選學校山腳下的不同公車站,各組提出改造計畫。讓學生能依據使用者觀點思考如何改造,過程中對設計思維有更深刻的體會。

日常生活的元素往往是學生最能深刻觀察的設計素材,能夠較輕鬆地入手,並且更積極參與相關討論。未來的課程也將繼續挑選生活中的素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學習。

在這次的課程中,起初繪製平面設計圖,學生的想像力常常無限延伸。然而,開始製作模型時,小組才發現空間有限,或者難以容納所有預想中的設備。立體模型的設計製作階段能更切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有助於學生具體考慮空間限制和實際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