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球鞋、瓶蓋、浴室腳踏墊、指甲剉刀、螺絲起子把手、指紋,以上這些東西的共通點是什麼呢?答案是—增加摩擦係數。這些物品的表面上都有凹凸不平的紋理,圖形的走向、排列方式和功能性有關,尤其是運動鞋的鞋底,排除了材質的影響,鞋底的圖案和排列位置都對應到運動的條件。本課程結合八年級下學期的自然課,發現生活中的摩擦力與探討摩擦力圖形構成的元素。課程以問題解決為主要架構,同學從思考日常生活中需要防滑的物件,從形式追隨機能的角度思考圖形的造形與排列,和美的形式要素之間的連結。因為摩擦係數與物品的表面材質相關,考量到同學到操作能力,以單一材料製作防滑貼片。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1. 生活中的防滑。
  2. 物件應用摩擦係數的紋理圖案,如鞋底、防滑墊等。
  • 美感技術
  1. 拓印法與繪畫。
  • 美感概念
  1. 圖案與紋飾。
  2. 設計思考與解決問題。
  • 其他美感目標

跨領域的課程設計:自然領域:八年級下學期力與壓力單元。

教師課後省思

  1. 因應線上課程與實體課程混成,把課程調整為「隨時可線上課程模式」,以miro、padle、classcreem 等線上軟體輔助課程學習,減少同學在家裡上課缺乏材料的干擾。缺點是線上軟體受到網速與載體影響,因此另外設計「110-2圖形X摩擦係數課程活動紀錄單」,將觀察需要的步驟寫在上面,同學在復課時能複習學習進度,在混成課銜接時能順利進行。
  2. 課程實作將耗時的灌模技巧改為以玻璃膠繪製的方式完成,降低停課造成的作品未完成風險。將教學重點放在「圖形—防滑功能」之間的連結,逐一檢視「110-2圖形X摩擦係數課程活動紀錄單」裡圖形分析步驟,並作個別、小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