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嘉義市的木造老屋是城市永續發展的特色項目,這些木造結構不僅是在地歷史文化的象徵,更是工藝與美學的結晶。
嘉義市因歷史與環境發展,擁有豐富的木材資源和各式建築結構發展的痕跡,孕育了許多獨特的老屋,這些建築在結構設計上,以木材為主要材料,展現了在地生活的樣貌與文化創新的新舊融合。嘉義市的木都計畫進一步促進了這些老屋的保護與再利用,透過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創新,讓更多的人能夠認識和體驗這些珍貴的歷史遺產。
藉由建築了解自己故鄉的文化脈絡,並嘗試結合美學素養與世代文化融入建築結構設計當中,讓學習與自身環境結合,為自己的城市多點用心與關注。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透過觀察實物,來發想平面設計、進行立體塑形。
  2. 能分析擷取新港鄉農特產品的色彩,並理解顏色在華人五行代表色意涵,將合宜的顏色妥適運用於塑形彩繪。
  3. 學生深度體驗美學,不僅是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真,也是橫跨人類與環境的善。

教師課後省思

家鄉認識:學生透過課程學習到家鄉的發展和現況觀察,能夠深入了解周圍的變遷,並與課程內容結合,產生實際觀察與操作的機會。

課程設計的調整:由於實作過程中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完成木工技術,課程時間安排需要進行調整,以便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設計的木造結構。

建築結構與都市規劃:學生在課程中不僅能學到建築結構的基本知識,還能實際辨識並理解身邊的建築和規劃,提升對家鄉和都市設計的認識。

對未來的影響:高三學生可能面臨即將離開家鄉去求學,這樣的課程讓他們能夠將家鄉的觀察經驗與其他城市的對比,並期許將來能為家鄉的發展貢獻新的觀點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