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在本課程中,以活動設計引導學⽣生發現結構之美為目標,了解生活中的器物,其美感可能正來自於結構。雖然結構理論上是一種理性且攸關功能的設計,但若能如同⾼第的建築設計,將結構予以美化,便成為動人的結構美學。本課程將使學生運用適當的結構設計能讓平面的紙張產⽣空間與支撐性等質性上的改變,來乘載重物。因此在這個單元習作中規定最多使用三張教師提供的八開紙張,運用摺紙或是剪貼組合等手法,使其成為一個能夠盛裝6 顆柳橙(或是其他重量形狀相當的水果),能方便拿取、順利搬移⽽而不會滾落、崩塌的容器也藉此體認現實的生活中,設計者往往要考量限制條件(如成本預算、材料、尺寸)進行設計,挑戰了設計者的創意,也讓美感成為產品增加價值的重要功臣。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學生能認識何謂結構
  2. 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3. 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4. 從理性的思考功能,進而轉化成情意的結構美學
  5. 能認同好設計的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應具有美感
  6. 能運用結構解決功能問題
  7. 發現並感受結構的美感
  8. 從理性的思考功能,進而轉化成情意的結構美學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同時遇到要處理結構要產生的力學,以及兼顧美感的器皿兩個要件時,通常只有辦法先解決承載重量的問題。
  2. 美的物件需要有常常反覆練習的機會,才能內化而在製作作品時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