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為109-1的實驗課程:「色光練習曲」的延伸與發展。「色光練習曲」主要在發現與探索光線形成的基礎,包含RGB混色、色溫、固有色、物體表面色等知識,以色光的調色練習作為課程的實作項目。本課程在已習得的光學基礎上,應用跨領域課程的主題活動,結合八年級上學期自然科的課程內容:光的傳播、光的反射與折射,光與顏色單元,作為燈光設計的亮度、角度、位置、光源色彩的四種參數作為關鍵知識點,轉譯光線氛圍的生活美感。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的關鍵詞彙是「感受與理解」,課程主軸在光線的空間感受。光線不具實體,對國中生而言難以覺察,從觀察物件的陰影變化感受光線的存在,把課程聚焦在光影變化。第二部分的關鍵詞彙是「描述與分析」,同學蒐集最有感的空間,具體描述光線的狀態,並依據所描述的內容歸納燈光設計的四種參數。第三部分的關鍵詞彙為「再現與詮釋」,同學討論並分工製作生活一隅的微縮模型,調整各項參數再現光影,具體或者是概念性的方式詮釋場景的氛圍。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
- 季節感與時間感的光線。
- 陰影的變化,陰影與光線的關係。
- 美感技術
- 燈光設計:光的亮度、角度、位置、光源色彩。
- 模型工藝:微縮模型製作。
- 美感概念
- 燈光設計: 光影的再現。
- 設計思考與問題解決:場景氛圍的設計。
- 其他美感目標
跨領域的課程設計:生活科技:電路接線。自然領域:八年級上學期光與色彩單元。
教師課後省思
- 本單元的學習概念較爲抽象,以書面的步驟流程進行逐項的概念的建立。同學可以依照書面資料複習上一階段的進度,還可作為學習歷程記錄使用。全部完成後裝訂成一小冊即可發還同學放入學習歷程檔案資料夾中。
- 同學根據自己的操作能力決定製作的精緻程度,拉近整班完成時間。較早完成的同學可以協助指導動作較慢的同學接電線。
- 部分使用袖珍屋半成品(每人2-3種),專注設計光線的變化,減少非必要的試誤過程,亦可提高作品完整度,增加低成就同學操作信心。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