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學生先備知識「色彩」、「構成」為基礎,透過色彩學的識色與配色,由環境中尋找生態元素、文化元素等色彩配置燈飾底座,運用水彩媒材與技巧作為燈飾之呈色。並介紹剪影概念,結合生活科技課程光與電的運用,組成光影藝術,以燈飾設計作為成果呈現,運用構成將自己的創意圖案設計於燈飾中表現。
在創意圖案的技巧上,以剪影和紙雕的方式呈現,可以是透過造形色彩的光影重疊,也可以是鏤空切割的虛實光線。在創作主題上,從生活周遭的城市景象為起始點,探討且發想人與生態環境、城市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延伸了解環境保護之議題。透過觀察大地的色調、建築的色調,感受自然物與人造物的紋理,嘗試用個人的審美意識,思考人類「生活」與環境「生態」共存的價值。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體會生態環境的變化,與日常生活連結。
- 學生能了解構成的呈現,在創作中能完成和諧的畫面。
- 學生能完成具備生活美感的燈飾設計。
教師課後省思
在畫展開圖形時,發現部分學生的進度慢,對於空間圖形理解是這單元沒有說明的部分,須增加立體圖形的說明內容。在課程實作部分,原先對於水彩媒材與剪刀、美工刀工具使用不擅長的同學,經過兩、三堂課程都能順利上手,並掌控好水與顏料的份量與上色技巧。
此次使用水彩紙材作為燈飾結構的基礎,一方面是因為水彩媒材學習的原因,另一方式是為了讓學生裁切時不會紙張過硬,不好切割,但紙材的結構力不夠強韌,造成立體作品容易變形,所以最後學生是依自己作品的展現度,改變造型方式,增強結構的穩定度。
課程規劃
-
0{{(k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