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臺北市立忠孝國中位於大同區、鄰近大稻埕,也鄰近大稻埕碼頭。其淡水河是孕育再締大稻埕文化與產業的重要河流,藉由帶領學生探詢根源,並帶學生認識海洋環境教育議題。從觀察清澈的海洋色彩帶入,再與受污染的海洋色彩做分類,學生以實地踏查與圖片收集到的海洋色彩,畫出比例不同色塊,讓學生從中發現還海洋污染的問題,引領學生探討。接著,帶學生製作色彩比例不同的寶石皂,期望藉由藝術作品,表達學生對海洋的重視並感受創造藝術的價值。

美感預期成果

  • 美感觀察(從生活、物件或環境中觀察的對象,請列舉一至三點)
  1. 個人色彩認識:透過色彩學起來的課程的引導,讓學生觀察自身,分析出個人色彩。
  2. 環境色彩認識:讓學生能觀察生活周遭的色彩, 並可藉由比例做色彩的分析。
  3. 海洋色彩認識:讓學生透過影片或日常經驗的觀察,列舉海洋色彩,並討論受汙染及未受污染的海洋色彩不同處及原因。
  4. 小組討論個人生活使用塑膠材料的習慣,這些會對海洋或動物或地球所造成的影響,進而思考可以做些什麼。
  • 美感技術(課程中學生學習的美術設計工具或技法,請列舉一至三點)
  1. 透過課程引導,像是美麗的海洋風景或是充滿垃圾與哀傷的中途島,從中觀察與省思,並找出心目中的美麗海洋色彩為何。
  2. 粉彩的運用:會運用粉彩的技巧,重新詮釋心目中的海洋色彩。
  • 美感概念(課程中引導學生認識的藝術、美學或設計概念,,請列舉一至三點)
  1. 色彩比例概念
  2. 色彩學原理
  3. 美的形式原理
  4. 色彩與情感的關係
  5. 色彩合宜性與環境色彩的認識
  • 其他美感目標融入重大議題或配合校本、跨域、學校活動等,可依需要列舉
  1. 配合學校彈性課程 大稻埕,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 的議題,帶學生從在地的淡水河讓學生更重視海洋議題。

教師課後省思

  1. 這次課程主題扣緊海洋色彩,用了三種媒材來展現色彩,學生透過多次的練習,對於調色能有更深刻的認識。
  2. 原本設計是要帶學生到大稻埕碼頭採集河水色彩,而因當時可成無法連排,所以改成從網路上找照片,也因此學生可以找到更多不同時刻的海水色彩,效果也不錯。
  3. 使用粉彩媒材——我的海洋色彩設計作品單元,學生因為構圖較久,畫到第三堂時,原本的粉彩作品有點潮濕,學生無法修改,建議使用粉彩媒材可連排或用密封盒子將作品收好,避免潮濕。
  4. 寶石皂的課程建議一定要連排兩節,不然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將皂切好,各項器材都準備好,學生只要做融皂和調色,這樣時間才會足夠。只不過這樣老師會比較辛苦,學生也無法實際操作到,比較可惜。
  5. 透過一連串的海洋主題課程設計,學生對於減塑.環保及動物保育的概念更加認識,也能夠透過課程提出很多想法與建議。看到學生在討論環境保育議題時所產生的想法和對話,會有很深的感觸與感動,希望這顆改變的種子在他們心中慢慢發酵,並且在生活中持續被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