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我們消費與丟棄的速度愈來愈快,地球的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面臨極限,希望能藉由認識東西背後的故事,互相討論,共同檢視消費模式,並針對環境中的廢棄物激盪創意來加以改造,賦予廢棄物新生命,讓物質廢而不棄,進而點石成金。
留心身邊可用素材,跳脫既有對於材料使用的認知局限,結合生活經驗,透過手的實作來發現與感受各種創意,組構材質與在搭配過程中學習色彩、比例的關係,從物件的成型過程中能理解結構造型、構造的呈現。能將設計原型能與他人分享,並思考是否具有再修正與精進的空間。面對過多的廢棄物,能檢視自己的消費習慣與態度,拿出行動力,落實零廢棄的永續觀念。

美感預期成果

課程之後師生都能主動出擊,從自身消費態度與行為改變做起,落實於生活中,面對生活中的廢棄物除了丟棄,也能動動腦有巧思的轉化與另做其他的運用,並能將環保觀念拓及身邊的人。

教師課後省思

課程最初本希望從觀看「The Story of Stuff」來進行課程動機引導,後來調整為觀看「The life cycle of a T-shirt」,讓服裝科學生觀看影片後準備辯論會,學生能對於內容的思考更有感,議題討論時也比較熱烈。
課程進行時,因為布料再利用的發想需要比較多的時間引導,以至於後續只能讓同學先將這件作品完成,而無法再進行到對織物改造的創意發想與具體化。課程進行過程中,自省覺得這樣的課程內容對一年級同學似乎太困難了些。所以日後若再操作類似課程,這部分進階的設計可能還是會只停留在廢棄布料的再利用,若時間有餘裕,希望能再多介紹世界各地對於廢棄衣物或布料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