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北雨」一文的圖像元素,結合語文、視藝與理化跨域,從大武山稜線的觀察、雲的形成等進行創作。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鄭雅文
美感的產生在於「確實整齊貼好」的間距、對齊等基本關係,以落葉拓印、物件拼貼學習排列的邏輯及銜接,並要求黏貼乾淨與去背操作。
以校園環境為實際範例,透過實際案例的修改經驗,讓學生從切身生活體驗感受美感存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觀察植物的葉序,了解具秩序感的排列可藉由間距、方向或大小漸層等因素加以控制,並將此能力應用在校園環境中。
本課程由具體可見的生活物件開始,引導學生認識色彩如何默默地發揮力量影響每個人生活。
讓學生觀察自家廁所配色,再設計理想中的校園廁所配色,並結合使用者經驗,寫下設計理念。
課程理念發想自「Spread ~生命的色帶」計畫,主要目的藉由色彩為媒介,刺激學生對自己生活內涵做更深入的感受,以期提升感官敏銳度。
從校園環境觀察,測量檢視物件與使用者之間的比例是否妥適,讓學生反思既有的生活物件是否存在著不便利性。
引導學生將英文字母轉化為幾何圖形的構成概念進行造型聯想,觀察環境中局部構件與英文字母圖樣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