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從生活的體驗而來,也當用於生活!而色彩是美感的第一印象,所以我想要帶著學生透過認識色彩、挑選顏色和配色的練習,能累積對色彩的敏銳度,知道色彩間的關係,並且能理解顏色的存在和周遭的環境息息相關。
熱門閱讀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標籤 關鍵字 #王莉雅
藉由書腰的設計思考,讓學生學習面積比例的配置關係,並引導探索色彩面積及文字間的空間比例。
透過石塑黏土及二十四節氣告示板練習,先感受材料質感與文字意義,再以不同質感的平面材質來彰顯字型、節氣與文字的意義。
藉由包裝乾燥花,讓學生發現好看的顏色未必合適,並學習如何讓顏色使用能多而不亂,營造有整體感的包裝。
引導學生發現材料的結構原理並思考生活中物件的結構問題與整體美感,最後完成個人的書架製作。
由翻製手模開始,再透過課程中對構造的摸索,為自己的作品規劃一個合適的底座。
學生做出書籍封面的構成分析;再透過白紙上大小黑點的排列帶出美的形式原理。
學生參照檔案夾色彩挑選配色,並加入秩序的引導,完成自己的檔案夾封面設計。
學生思考物件呈現的樣貌,以及構造的功能及美感,藉由製作立體卡片來呈現。
2021/10/13 ➤ 出一道小題目,讓學生們將在花花世界中,以現有的簡單材料,製作出最能顯現優雅花朵們的包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