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視覺、觸覺將質感轉化為文字進行聯想,以保麗龍板與批土嘗試創造質感,體會質感的變化是否有規律及方式可依循。
熱門閱讀
從幼兒園(K)到大專院校(12)的生師在教學現場所投入發展的創新課程。展現將感知力帶入生活,由現象與環境導向觸發,落實十二年國教課綱「當代公民」的素養。
|專題文章|林宜珍|前文化部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籌備小組 聘用編審
由教育部指導規劃「112年度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共同培力系列活動 『USR x 美感 x 媒體素養』」,邀請您保留10/20的時間,一起在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圖書館聆聽,共度美好的知識饗宴。
|專題文章|黎曉鵑|臺北市立中山女高美術教師。
標籤 關鍵字 #李漢隆
請學生討論飲料包裝盒其顏色配色,尋找是否有其他配色的可能方案,並製作出來。
請學生從討論鞋底圖案的比例設計,觀察其共通性及差異性,以及運動效能上的功能性。
從家裏出發,設計日常生活旅行地圖,運用繪圖軟體簡化顏色,重新呈現地圖風貌,以旅行桌遊設計概念,討論其美感要素。
學生找尋自身最有情感的生活景點,將簡化的圖案轉印在不同質感的布料上,將景點製作成各式質感的立體移動物件。
學生手繪並運用水晶印章來製作連續圖案,了解美感如何透過營造而呈現出來。
學生將印章設計的構成圖案,排列於飲料杯袋並自行車縫飲料袋作品。
運用拼圖的方式實驗「花磚」主題,除了一般手繪之外,亦融入電腦繪圖、噴墨印表機、雷雕機等多種科技方式加以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