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世界的多重宇宙與群星的各種想像

你是否曾凝視一雙舊鞋、一張模糊的照片,或街角的一幕,而感受到它潛藏的某種尚未說出的故事?那一瞬間「看得不同」,正是觀看轉化為創作的起點。

在《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中,約翰・伯格(John Berger)指出:「我們所見與我們所知之間的關係,從來不是穩定的。」觀看是帶有歷史、權力與文化脈絡的行動,更是對世界秩序的再組構。藝術創作者與文化實踐者因此須意識到:我們所呈現的,是一種觀看的條件與其視覺政治。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則以策展的實踐延伸這種觀看。他在《策展的方式》(Ways of Curating)中,分享了他在自家廚房所策劃的第一場展覽,無需機構與預算,只憑對創作的關懷。他讓我們看見:策展不只是展示,更是創造連結與意義的過程,是思想的編舞。它讓觀看者意識到:什麼值得被看見?誰決定?

策展亦是一種敘事與世界建構的方式。我們透過選擇、組合與命名,形塑出某種秩序與價值,提出對「可能世界」的想像。這正呼應納爾遜・古德曼(Nelson Goodman)所提出的「製造世界」(worldmaking)理論。他認為,藝術不是再現真實,而是參與建構多重世界的過程。

在《心智與物質》(Of Mind and Other Matters) 中,Goodman 以「鍛造星座(star-making)」說明製造世界:北斗七星、小熊座等星座,並非自然存在,而是人類將星星串連、命名、賦予意義的結果。我們不是「看見」星座,而是「創造」它們。這比喻正揭示了美感教育的目的:學習如何組織星星,創造屬於自己的星座與故事。

伯格與奧布里斯特,分別透過圖像與展覽,幫助我們辨認與串連那些微小而被忽略的元素,讓邊緣的故事有機會發聲。他們讓我們理解:觀看是一種價值選擇,而選擇即是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抵抗。

策展人的任務不在於掌控,而是放大那些原本被忽略的聲音。這是一種關懷與承諾,也是一種世界觀的重構。

因此,這一期《美感練習誌》正是一份邀請:邀請你開始自己的策展計畫。你不需要展場與預算,只需一個想法與一點勇氣。選一個你關心的主題——無論是私人的、政治的、詩意的或荒謬的——並思考如何將圖像、物件、聲音與故事編織成屬於你的星座。

你不需要畫廊,只需要一個想法,以及願意分享的心。讓伯格幫助你看得更深,讓奧布里斯特提醒你:你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例如廚房。

或是你自己的教室。


美感練習誌 Aura in Life vol.11
2025年8月 第一刷發行

出版者:教育部
發行人:鄭英耀
企劃:
教育部113年至115年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 總計畫團隊
沈孟儒 曾成德 劉惠媛 凌 天 林靜娟 殷寶寧
總編輯:曾成德 劉惠媛
客座主編:張維真
執行編輯:蔡惠婷
文字編輯:徐薇 廖紹凱
美術設計:找找設計 陳俊吉
印刷顧問:富友文化 陳註復

發行所:國立成功大學 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辦公室
地址:106 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電話:+886 2 23145277
網址:https://aade.project.edu.tw/
ISBN:978-626-345-686-0
GPN:1011400751

版權所有 · 翻印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