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CATION
Share
我們值得更美好的有感生活
 
                Nikolina Olsen-Rule
                    丹麥設計博物館公關與教育部門主任、博物館公關教育執行人
                    學生根據自己的身分、興趣、生活等進行探索,才可以感受到所學與現實生活能緊密連結。
 
                Marcos Novak
                    美國加州大學媒體藝術與科技研究所學校教授、transLAB 跨實驗室主持人、超領域實踐先驅
                    學生需要有創造的精神,如果知道該怎麼做的話,就去做、就去創造;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話,還是要去創造,
 
                黃聲遠
                    田中央建築事務所主持人、環境建築夢想家
                    所有的跳脫框架是為了回到本質的思考。
 
                林平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美術系生態係構築者
                    用新的態度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正是美術館真正在藝術教育裡扮演的關鍵角色。
 
                簡菲莉
                    前宜蘭縣政府教育處處長、教育行政實踐家
                    美就是用眼睛去看、去感受。
 
                陳思玎
                    新竹關埔國小校長、教育環境培育師
                    真正的感動來自於聽得到樹的聲音,聞得到潮濕的氣味,看得見那個光跟影之間的差距,於是在這裡生存,心靈的自由跟豐富也就長大了。
 
                曾成德
                    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講座教授兼人文社會學院院長、105-108 年教育部美感課程、廣計畫核心工作小組計畫主持人、人文美學建築導師
                    美感教育由學生個人的多元智能出發,橫跨世界觀、觀察力、技/藝/藝/術與行動力。美感教育就是「製造-世界」的行動學習。
 
                佐藤卓
                    TSDO 設計事務所代表取締役會長、日本 Design Ah! 設計與教育展覽大師
                    人類所有的活動,無論是在什麼領域,設計永遠都參與其中。
 
                Mikko Hartikainen
                    芬蘭國家教育署基礎藝術教育委員會參事新一代課綱改革重要推手
                    學生根據自己的身分、興趣、生活等進行探索,才可以感受到所學與現實生活能緊密連結。
 
                Suzuno Koichi
                    ORAFU 建築設計事務所合夥人建築設計創意新星
                    無論設計什麼物件, 都可以帶入對建築的發想。
 
                手塚貴晴
                    TORAFU 建築設計事務所合夥人建築設計創意新星
                    不用擔心需要如何教導怎麼玩,孩子們會自己找到玩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