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GRAPHY
Tag
Share
你真的認識島嶼嗎?
文|周鈺珊
圖|張翔
每當飛機即將降落,窗外總能看見鑲嵌在藍色海洋中的陸地,它們有的緊密相連、有的像拼圖般散落,那麼究竟,什麼樣的陸地才能被稱為「島嶼」?
 
        
        什麼是島嶼?
        
島嶼的定義多元,它既是散落於地圖上的塊狀陸地,也是大自然經年累月所雕塑出的作品。從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島嶼同時也是一座隔絕的實驗室,孕育出特有種與高度生物多樣性。
若從地球上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島嶼大致可以分為「大陸島」與「海洋島」。大陸島像是馬達加斯加、臺灣,原本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變動、海平面上升等因素而分離;海洋島則誕生自海洋深處,在地質史上未曾與大陸相連,像是火山活動形成的夏威夷群島,或由珊瑚堆積而成的馬爾地夫。
    若從地球上的地理位置來劃分,島嶼大致可以分為「大陸島」與「海洋島」。大陸島像是馬達加斯加、臺灣,原本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變動、海平面上升等因素而分離;海洋島則誕生自海洋深處,在地質史上未曾與大陸相連,像是火山活動形成的夏威夷群島,或由珊瑚堆積而成的馬爾地夫。
 
        
        島嶼有固定的形成方式嗎?
        
島嶼並非固定不變的存在,它們隨著地球的呼吸誕生、壯大;或逐漸沉沒、消失在汪洋中。而這些島嶼,又是如何誕生、演化與變遷呢?一座島嶼的誕生,除了板塊運動,還有其他四種主要的島嶼形成方式。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或地殼變動,使得部分高地與大陸分離,成為「大陸島」。第二種是火山活動,如印尼或夏威夷群島,火山熔岩經年堆積,逐漸從海底浮現。第三種則是珊瑚礁的堆積,在熱帶海域,珊瑚蟲築起礁體,歷經地質時間,可能發育為珊瑚島或環礁。這些島嶼地貌,反映出地球內部與海洋動態的共同作用。
還有一類島嶼,來自河川與泥沙的長年堆積,稱為「沖積島」或「河流島」,這些島嶼常見於山谷出口與平原地帶,隨著水流改道、沖蝕與淤積而生成、消失,是流動水
文環境中不斷變動的產物。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或地殼變動,使得部分高地與大陸分離,成為「大陸島」。第二種是火山活動,如印尼或夏威夷群島,火山熔岩經年堆積,逐漸從海底浮現。第三種則是珊瑚礁的堆積,在熱帶海域,珊瑚蟲築起礁體,歷經地質時間,可能發育為珊瑚島或環礁。這些島嶼地貌,反映出地球內部與海洋動態的共同作用。
還有一類島嶼,來自河川與泥沙的長年堆積,稱為「沖積島」或「河流島」,這些島嶼常見於山谷出口與平原地帶,隨著水流改道、沖蝕與淤積而生成、消失,是流動水
文環境中不斷變動的產物。
 
        
        島嶼會「長大」變成大陸嗎?
        
許多島嶼是大陸的產物,當大陸板塊分裂、漂移時,便可能創造出島嶼。這些過程往往緩慢卻驚人,每一座島嶼,都可說是地球歷史的切片,靜靜記錄著地質運動與生物演化的故事。
正如誕生需要充滿各種條件的累積,島嶼的消逝也有其徵兆。當火山活動終止、地殼逐漸下沉,火山島可能因侵蝕與板塊移動離開熱點(又稱「熱點漂移」)而逐步沉沒。又或是面對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珊瑚礁島陸地面積也會逐漸縮小。例如近年來,太平洋上的吐瓦魯、吉里巴斯等島國,已面臨國土縮減、甚至遷村的壓力。
    正如誕生需要充滿各種條件的累積,島嶼的消逝也有其徵兆。當火山活動終止、地殼逐漸下沉,火山島可能因侵蝕與板塊移動離開熱點(又稱「熱點漂移」)而逐步沉沒。又或是面對氣候變遷與海平面上升的威脅,珊瑚礁島陸地面積也會逐漸縮小。例如近年來,太平洋上的吐瓦魯、吉里巴斯等島國,已面臨國土縮減、甚至遷村的壓力。
 
        
        島嶼是天然的國界嗎?
        
一座島嶼就等於一個國家嗎?島嶼是一種地形,舉例而言,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的婆羅洲島,全境由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三國管轄。其他如新
幾內亞島上有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伊斯帕尼奧拉島上有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
而當一個國家的主要領土,座落在一座或多座島嶼之上,便稱之為「島嶼國家」。目前全球大約有 49 個島嶼國家,從人口僅百人的小島,到高度現代化的都市島國,如日本、新加坡等,島嶼樣貌各異。臺灣,也正是其中之一。
    幾內亞島上有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伊斯帕尼奧拉島上有海地、多明尼加共和國。
而當一個國家的主要領土,座落在一座或多座島嶼之上,便稱之為「島嶼國家」。目前全球大約有 49 個島嶼國家,從人口僅百人的小島,到高度現代化的都市島國,如日本、新加坡等,島嶼樣貌各異。臺灣,也正是其中之一。
 
        
        我們的島
        
六百萬年前,菲律賓海洋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擠壓與碰撞,像是一雙無形的手,不斷推擠著地層,這場在地質史上被稱為「蓬萊造山運動」的地質運動中,「臺灣島」正式誕生。
如果要更精確地說,「臺灣」是由多座島嶼所組成的群島系統,而上述的「臺灣島」便是其中最大面積的島嶼,佔全國土地的98%。除此之外,尚有澎湖群島、綠島、蘭嶼……等,大小島嶼散布在周邊海域。這些或大或小的島嶼,有的歷經火山熔岩堆積,有的由珊瑚礁建構,地質年代與成因各異,但共同織就我們當前所稱的「臺灣」。
火山的性格,決定一座島的模樣。有些火山緩慢流動,岩漿在地表鋪展,冷卻後形成平坦的台地,如澎湖群島的地貌,島上玄武岩廣布,也說明這類低黏度岩漿的覆蓋範圍能夠相當廣闊;而另一種火山性格則較為劇烈,爆炸式噴發讓岩屑與熔岩交織堆積,造就出形狀近似圓錐的火山島,例如龜山島、綠島、蘭嶼等。
相較火山之勢,珊瑚礁島則是在時間長河中緩緩成形。熱帶海域中的珊瑚,一層層堆疊起碳酸鈣礁體,最終突出海面,像小琉球或東沙環礁,便是在地殼微幅抬升下誕生的島嶼。
還有一類離島,如金門與馬祖,則源自昔日與中國大陸相連的丘陵,因海平面上升而形成的獨立海島。每座島嶼,因生成背景、所處區位與人類活動軌跡的不同,展現出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從島嶼出發,我們不僅讀地球的歷史,也讀我們自己的故事。
    如果要更精確地說,「臺灣」是由多座島嶼所組成的群島系統,而上述的「臺灣島」便是其中最大面積的島嶼,佔全國土地的98%。除此之外,尚有澎湖群島、綠島、蘭嶼……等,大小島嶼散布在周邊海域。這些或大或小的島嶼,有的歷經火山熔岩堆積,有的由珊瑚礁建構,地質年代與成因各異,但共同織就我們當前所稱的「臺灣」。
火山的性格,決定一座島的模樣。有些火山緩慢流動,岩漿在地表鋪展,冷卻後形成平坦的台地,如澎湖群島的地貌,島上玄武岩廣布,也說明這類低黏度岩漿的覆蓋範圍能夠相當廣闊;而另一種火山性格則較為劇烈,爆炸式噴發讓岩屑與熔岩交織堆積,造就出形狀近似圓錐的火山島,例如龜山島、綠島、蘭嶼等。
相較火山之勢,珊瑚礁島則是在時間長河中緩緩成形。熱帶海域中的珊瑚,一層層堆疊起碳酸鈣礁體,最終突出海面,像小琉球或東沙環礁,便是在地殼微幅抬升下誕生的島嶼。
還有一類離島,如金門與馬祖,則源自昔日與中國大陸相連的丘陵,因海平面上升而形成的獨立海島。每座島嶼,因生成背景、所處區位與人類活動軌跡的不同,展現出豐富多元的文化樣貌。從島嶼出發,我們不僅讀地球的歷史,也讀我們自己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