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 FREE
Share
2050數位新世界?虛擬科技如何讓生命更美好
文|雷雅淇
圖|Jean
在《回到未來2》(Back to the Future 2)裡,主角馬蒂(Marty McFly)從1985年搭著時光車,穿梭到了30年後2015年10月21日的「未來」。雖然到了2024年,懸浮滑板還是沒有實現,但視訊通話、大螢幕電視、無人機、全像投影技術等科技,早已成為我們的日常。 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好像很科幻,但其實已經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的科技;或許我們也可以一起來想想,二、三十年後的未來可能會是什麼樣子呢?
VR藉由電腦技術模擬,能夠創造出人機互動的沉浸式虛擬環境。有些臨床醫師會將其與認知行為療法(CBT)結合,幫助患者在可控制的環境中進行嘗試,協助他們學習新的技能、減少恐懼、提升自信,以及處理過去的創傷經歷。
例如,2018年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VR技術規劃了一系列治療「懼高症」的療程。他們讓患者戴上頭戴式顯示器,在虛擬的空間爬上10層樓高的建築物,執行摘水果、救貓咪等任務。實驗結束後的統計顯示,這能大大減緩患者的懼高症。

像這樣利用VR執行的「暴露療法」,不僅適用於懼高症。2022年的研究發現,VR療法對於克服對蟑螂、蜘蛛、蛇、鯊魚等的恐懼,或減輕對特定環境和物體(如電梯、交通工具、看牙醫等)的恐懼,都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恐懼症,VR療法對於焦慮症、抑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以及疼痛減輕等領域,也有所助益。未來,VR療法的應用可能不限於心理健康治療,還能在康復、銀髮護理、運動訓練、模擬社交互動等領域,發揮更大的潛力!
我們習以為常的通訊科技,就能大大幫助需要的人!那當人不在的時候怎麼辦?這時候人工智慧(AI)就派上用場了!
Seeing AI是微軟在2017年推出的一款協助視障者的AI應用服務。它會透過聲音提示,幫助使用者將鏡頭對準目標物品,並利用手機攝影功能識別畫面中的物體。Seeing AI可以朗讀文件、辨識顏色、描述風景、人物和貨幣等,並用語音描述出結果。隨著生成式AI技術的進步,Seeing AI甚至能辨識菜單上的餐點價格,或直接節錄重要資訊。

今年9月,馬斯克(Elon Musk)的腦部晶片新創公司Neuralink開發的恢復視力的實驗性醫療裝置 Blindsight,取得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突破性醫療器材」資格。這意味著,這項植入頭骨內的腦晶片,透過視覺皮層的微電極陣列模擬視覺訊號,刺激對應神經元,可讓失去雙眼與視神經的人重新「看見」。
雖然這項實驗性計畫還需要數年才能完成,但不斷突破的科技正在帶我們走向更多可能性的未來!

不管是虛擬實境治療、AI協助視障者,還是腦晶片恢復視力的實驗,都顯示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或許,未來的生活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科幻。 現在的你,腦中的三十年後,又是什麼樣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