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VENTION
Share
令人驚奇的女發明家⸺大富翁、冰淇淋和程式語言
文|趙永芬
圖|cincin chang
這一百多年來,拜千千萬萬種發明之賜,人們的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你是否好奇,這些海量的發明都是誰的傑作? 有趣的是,史上最暢銷的桌遊「大富翁」、第一台手搖冰淇淋機,以及世界上第一個電腦程式語言的發明人都是女性;可惜的是,由於過去的性別觀念及經濟因素,女發明家遠少於男性,而且往往被世人遺忘。

大富翁|伊麗莎白・麥吉(Elizabeth Magie)
伊麗莎白・麥吉生於1866 年, 父親是支持廢除黑奴的報社老闆,深受父親影響的她極富正義感,並痛恨資本主義。她認為社會若要實現公平正義,土地應該屬於所有人;要是放任少數地主獨佔,人民就只能過著苦日子。麥吉相信能真正避免土地壟斷的方法,就是徵收土地稅,解決不平等的土地所有權造成的貧富差距。為了推廣這個觀念,麥吉製作了「地主遊戲」(Landlord's Game),並在1904 年取得了專利。
「地主遊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訂下兩套規則:一套叫「繁榮」,另一套叫「壟斷」。在「繁榮」規則中,只要有一個玩家買地,其他玩家也都能得分,錢最少的玩家資金翻倍時,所有玩家都是贏家;這套規則透過收稅,將財富平均分配到每個玩家手中,解決不平等的土地問題。而「壟斷」這套規則就是我們現在玩的「大富翁」(Monopoly):玩家購買資產,並藉由租金與收取過路費累積財富,讓其他玩家破產就是贏家。透過截然不同的兩套規則,麥吉希望人們能瞭解人人都賺錢的話,社會整體才能得到好處,否則每個人都是輸家。
「地主遊戲」上市後風靡近30 年,於1935 年被一家遊戲公司收購,麥吉當時以爲遊戲規則照舊,沒想到新遊戲販售時改名為「大富翁」,而且只剩下一人獨贏、其他玩家皆輸的遊戲規則,探討土地壟斷的原意也已無人知曉。往後玩到大富翁這個遊戲,可以想想除了累積財富之外,人們還有什麼目標可以追求?
「地主遊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訂下兩套規則:一套叫「繁榮」,另一套叫「壟斷」。在「繁榮」規則中,只要有一個玩家買地,其他玩家也都能得分,錢最少的玩家資金翻倍時,所有玩家都是贏家;這套規則透過收稅,將財富平均分配到每個玩家手中,解決不平等的土地問題。而「壟斷」這套規則就是我們現在玩的「大富翁」(Monopoly):玩家購買資產,並藉由租金與收取過路費累積財富,讓其他玩家破產就是贏家。透過截然不同的兩套規則,麥吉希望人們能瞭解人人都賺錢的話,社會整體才能得到好處,否則每個人都是輸家。
「地主遊戲」上市後風靡近30 年,於1935 年被一家遊戲公司收購,麥吉當時以爲遊戲規則照舊,沒想到新遊戲販售時改名為「大富翁」,而且只剩下一人獨贏、其他玩家皆輸的遊戲規則,探討土地壟斷的原意也已無人知曉。往後玩到大富翁這個遊戲,可以想想除了累積財富之外,人們還有什麼目標可以追求?
手搖冰淇淋機|南希・強森(Nancy Johnson )
台灣的夏天總看似永無止盡,天氣熱得讓人天天都想吃冰,而今天我們能夠吃到滑順可口的冰淇淋,都要感謝南希・強森。她在1846 年設計出一種操作簡單又不費力的手搖冰淇淋機,不但對冰淇淋製造技術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也為冰淇淋產業賺進了大把的鈔票。
在強森發明手搖冰淇淋機之前,冰淇淋的作法如下:把一個金屬罐放在裝滿冰塊和粗鹽的桶子裡,再將食材倒入罐子拼命攪拌,還得不斷上下搖晃容器,並不時停下來敲打奶油,最後從兩側刮出冰凍的混合物,就是冰淇淋。這種方法不僅耗費體力,成品又不穩定, 常常做出一坨坨結冰的奶油, 口感黏糊油膩。
強森的裝置則巧妙又簡易, 由同心圓柱體、蓋子、槳葉和搖桿組成。外部的搖桿以嚙合齒輪連接到內部的槳葉,搖桿搖動槳葉時順勢刮下冷凍的牛奶,露出一層還沒冷凍的牛奶, 如此始終如一的攪拌和溫度, 使得製成的冰淇淋質地更細緻,且因需要的冰塊和粗鹽較少,花費也較低。這項天才發明,使得冰淇淋從權貴的珍饈, 成為人人吃得起的國民美食, 也為我們這些亞熱帶島民的夏日帶來了一絲清涼。
在強森發明手搖冰淇淋機之前,冰淇淋的作法如下:把一個金屬罐放在裝滿冰塊和粗鹽的桶子裡,再將食材倒入罐子拼命攪拌,還得不斷上下搖晃容器,並不時停下來敲打奶油,最後從兩側刮出冰凍的混合物,就是冰淇淋。這種方法不僅耗費體力,成品又不穩定, 常常做出一坨坨結冰的奶油, 口感黏糊油膩。
強森的裝置則巧妙又簡易, 由同心圓柱體、蓋子、槳葉和搖桿組成。外部的搖桿以嚙合齒輪連接到內部的槳葉,搖桿搖動槳葉時順勢刮下冷凍的牛奶,露出一層還沒冷凍的牛奶, 如此始終如一的攪拌和溫度, 使得製成的冰淇淋質地更細緻,且因需要的冰塊和粗鹽較少,花費也較低。這項天才發明,使得冰淇淋從權貴的珍饈, 成為人人吃得起的國民美食, 也為我們這些亞熱帶島民的夏日帶來了一絲清涼。


電腦程式語言|葛麗絲・霍普(Grace Hopper )
出生於1906 年的葛麗絲・霍普是位海軍少將、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電腦程式工程師,也是公認的電腦軟體之母。
你能想像嗎?很久以前, 電腦只懂得0 和1 的二元碼, 程式設計師寫程式時,必須熟記所有指令,工作起來費時、燒腦又容易出錯。霍普以此發想,如果能夠用英語和電腦「說話」,再把指令「翻譯」成電腦看得懂的機器代碼,問題就解決了。一開始聽到這個想法, 大家都覺得葛麗絲是個瘋子, 但她於1951 年發明了第一台編譯器,又於1959 年開發出第一個美國海軍通用的電腦程式語言 Cobol,大幅縮減了寫程式的時間。而多虧了葛麗絲「瘋狂」的想法和發明,從此每個人都能學會用電腦語言寫程式。
葛麗絲最為人樂道的,是她如何揪出全世界第一個電腦的「bug」。當年她管理的電腦 Mark I 突然無法正常運作,葛麗絲仔細檢查後,發現是一隻飛蛾飛進去造成電腦短路。她隨後將飛蛾的殘骸貼在研發記錄簿上,說她找到一個「bug」造成電腦短路。從此之後,任何讓電腦無法正常運作的錯誤,都被通稱為「bug」,而找出錯誤則稱為「debug」。
葛麗絲一生都在海軍服役, 直到快80 歲才退休,但她仍持續演講,並不斷提醒世人:「語言中傷害最大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直都這麼做的。』」
你能想像嗎?很久以前, 電腦只懂得0 和1 的二元碼, 程式設計師寫程式時,必須熟記所有指令,工作起來費時、燒腦又容易出錯。霍普以此發想,如果能夠用英語和電腦「說話」,再把指令「翻譯」成電腦看得懂的機器代碼,問題就解決了。一開始聽到這個想法, 大家都覺得葛麗絲是個瘋子, 但她於1951 年發明了第一台編譯器,又於1959 年開發出第一個美國海軍通用的電腦程式語言 Cobol,大幅縮減了寫程式的時間。而多虧了葛麗絲「瘋狂」的想法和發明,從此每個人都能學會用電腦語言寫程式。
葛麗絲最為人樂道的,是她如何揪出全世界第一個電腦的「bug」。當年她管理的電腦 Mark I 突然無法正常運作,葛麗絲仔細檢查後,發現是一隻飛蛾飛進去造成電腦短路。她隨後將飛蛾的殘骸貼在研發記錄簿上,說她找到一個「bug」造成電腦短路。從此之後,任何讓電腦無法正常運作的錯誤,都被通稱為「bug」,而找出錯誤則稱為「debug」。
葛麗絲一生都在海軍服役, 直到快80 歲才退休,但她仍持續演講,並不斷提醒世人:「語言中傷害最大的一句話,就是『我們一直都這麼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