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新聞標題Logo

CHOICES IN LIFE


Tag


當你在做選擇,你也在看見人生的各種可能!

關於「可能」的探索

文|編輯部

圖|Ada Kang

生活中無可避免各種選擇,無論是日常的選擇,或是會影響人生的抉擇,無不影響著我們的未來。你今天選擇吃什麼早餐?要不要繼續看未完的電影?想換條回家的路試看看?這些選擇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們所代表的,往往是我們內心的想法和價值觀,甚至是我們個人特色的展現。 現在,邀請大家透過三個提問,一同探索選擇對我們的意義,並理解它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

提問1.
據統計,一個成人每天平均要做出70個抉擇,你每天做了多少抉擇呢?

提問1. 據統計,一個成人每天平均要做出70個抉擇,你每天做了多少抉擇呢?

根據研究顯示,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會做出大約70個選擇。聽起來很多,但其實,這些選擇都很小、很簡單,甚至是在無意識中形成。譬如今天穿什麼衣服、吃什麼午餐,甚至是早上醒來是否立刻起床,這些選擇可能是自動化的,幾乎不需要思考,但依然默默地推動著我們日常生活的運行。 這些悄然無息的選擇行為,提醒著我們選擇的力量有多大,因為每做一個選擇,某種程度上就會定義我們的一天、甚至是一生。每一次選擇的背後,也都暗示著自己的偏好、興趣、優先順序。因此,回想一下今天你做了那些選擇吧,一邊覺察自己的選擇、一邊發掘自己的真實樣貌與個性,或許會有不少驚奇的體悟。
提問2.
人為何愛心理測驗?選擇不僅看見你的想法,也看見你的價值觀

提問2. 人為何愛心理測驗?選擇不僅看見你的想法,也看見你的價值觀

社交媒體上總是不乏許多心理測驗:今天測試你是哪種動物、明天檢測你是什麼顏色形狀。看似簡單的問題,卻總能引起我們的興趣,而最終的測驗結果,不僅能反應出自己的性格,在社群媒體當道的現代,輕輕點擊「分享」,也能成為他人了解自己的媒介。 心理測驗的原理和我們的選擇息息相關,透過精心設計的題目,歸納出人們的價值觀、思維模式,甚至是人格特徵。例如在一則心理測驗中,邀請你在某種情況下選擇「山」或「海」,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某種程度上可能揭示了你對生活的態度:偏好安靜穩定,還是追求自由開放?又或者,面臨選擇時,是喜歡充滿挑戰的冒險,還是傾向保守安全?這些選擇看似簡單,但人們總是能透過「選擇」這個窗口,窺探自己或許也不了解的內心。
提問3. 
同一個問題,是否只會有「是」和「否」的答案可以選?

提問3. 同一個問題,是否只會有「是」和「否」的答案可以選?

生活中的選擇題,是否只有「是」和「否」兩種答案呢?或許在多數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過於二元的選擇方式,往往會限制我們的思維,讓我們錯過許多更有深度和創意的答案。 例如在學校裡,你不一定非得選擇「文科」還是「理科」,你還可以選擇跨學科的選項,甚至創造自己喜歡的學習路徑;面對人生,我們也可以選擇不同的生活方式,而不必侷限於傳統的「成功」標準。 因此當我們慣性地只看「是」與「否」時,會忽視一些中立選項,甚至是突破框架的方案。因此,學習將目光放在「是」與「否」之外,多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問題,會發現你所擁有的選擇項目,比想像中更精采、更豐富。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