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洋芋片上美感課程成果拍攝紀錄照片

12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美學素養,中學藝術教育也開始翻轉!有老師用洋芋片上美術課,要學生從認識洋芋片的線條,到使用洋芋片構圖創造具美感的作品;也有老師第一堂課是要學生用捲尺量身形、研究制服,學生們除了更有學習的興趣,且可將所學運用在生活中,成為「帶著走的能力」。

教育部美感教育課程推廣計畫舉辦3天工作坊,計畫主持人、交大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曾成德表示,美感教育是要從「台灣好」,進步到「台灣更美好」,為使下一代將美感內化,培育未來人才必備的世界觀及創造力,大學和中學合作不同於一般研習的培訓工作坊,全國211位中學視覺領域的教師們是共同參與學習生活中的美學能力。

曾成德表示,藝術教育不是「畫的像不像」的問題,反而是要培養學生「生活中的美學能力」,例如城市中的顏色為何?最常見的電箱要漆成什麼顏色才有美感?12歲的小女生要怎麼穿才有美感?或者老師要如何去引導學生使用數位工具,去拍、去問、去解決問題?

計畫協同主持人、中山女中老師蔡紫德表示,高中老師在各種特色課程引導下習慣自主性課程,但老師習慣「講課」,工作坊協助參與老師從「動手做」體驗學習,由大學講師和業師協助共同開發相關課程,生活很多元,老師也會依學校所在地及學生特質進行開發。

桃園市南崁國中視覺藝術老師潘玟箮表示,以前上課是作品導向,重視學生所做出來的作品,但現在設計教案時會重視學生「嘗試的歷程」,以及把所經歷過的「質感」用更豐富的語言加以敘述,例如食物試驗課程,她帶著學生用洋芋片排列不同的圖型,利用有趣的素材完成構圖。

台中市文華高中老師高嘉宏表示,他在第一堂課給卷尺讓學生量身形,以他自己是五五身比例為例,他不適合穿長版的上衣,否則腿會看起來很短,美感是關係的改變,衣服的搭配可改變身形,接著他又讓學生量制服,上衣是否塞入褲子也會影響外觀,再和學生討論不同世代的美學觀,例如以前制服「要寬」如喇叭褲,但現在制服「要窄」,每個世代的制服美感都不同,改變教學之後,老師和學生有更多溝通的機會,男學生們常問要怎麼變帥?他會以韓劇中的歐爸風衣永遠是敞開為例,因為扣起來會比較沈重,敞開因色塊切割而有帥氣感。

台中市至善國中美術老師蔡善閔表示,以前多半是老師在講述美學主題如色彩、構成等,但現在會多留時間讓學生動手做,用身體和五感去記得所學,例如要學生用食材和器皿去設計美麗的便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