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

魏士超教師穿灰色西裝個人照

 

魏士超臺南市美感跨校社群國中召集人,臺南市立大灣高中(國中部)視覺藝術教師,臺南市藝術輔導團員。


臺南跨校社群的成員組成

社群成員包含了美感與設計創新及跨領域美感教師,其中國中教師較多,約12至16人,高中職(包括國立、市立)約為6至8人,比例上大約是2:1,總人數約25人。而主要的幾位核心成員約6人。這6位教師,除了美感跨校社群外,也同時參加了「教育部推動學校教師實踐自主活化教學社群」,這是一個跨校、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社群,由余秀蘭老師主持。余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樂於與人分享,曾擔任「夢的N次方」視覺藝術召集人,是社群的領頭羊,於美感課程教學中率先開放教室,讓夥伴們觀課、議課與交流。社群活動除了進行美感課程的視覺藝術教師參與,亦歡迎未執行計畫的教師們一起共學,鼓勵他們有機會一同加入美感計畫。

 

研討會上崇明國中教師郭育君「鐵花窗」美感課程中同學們的作品展出

  • 臺南美感社群教案執行分享與研討:崇明國中教師郭育君「鐵花窗」課程(郭育君提供)

 

臺南跨校社群運作方式

臺南市美感跨校社群承辦學校共有兩所,分別為市立永仁高中及市立大灣高中(原先為市立永康國中,承辦人110學年度由永康國中介聘至大灣高中(國中部),故之後改由大灣高中(國中部)承辦)。兩間學校雖然是各別承辦,卻是同一個美感跨校社群,也就是「協助合作,資源共享」。於每學期開學前,高中召集人陳潔婷老師與國中召集人魏士超老師先行討論出這學期排定的社群研習時間、預計要開設的增能研習、邀請的講師、公開觀議課等事宜。而社群的運作方向,會藉由線上問卷,來了解參與跨校社群的老師的意見及想法。

 

如何利用不同資源豐富社群共備內容?

社群教師來自不同的國中、高中、高職,各自學有所長,而高職的多種職業類科,於跨領域教學時,更能擦出火花同時提供專業協助。而辦理增能研習時,跨縣市交流與共同辦理是很棒的選擇。臺南美感社群曾邀請嘉義、高雄老師一同參與研習,而高雄、嘉義的美感社群研習亦會邀請臺南老師參加。

像是臺南、嘉義曾經一同辦理跨縣市美感交流與參訪,如:毓繡美術館美感場域一日走讀、嘉義市美術館參訪,如此既可跨縣市交流,又能發揮最大經濟效益。而在邀請業師所開設的增能研習,主要考量有:在地化、生活化、與課程相結合。例如:曾邀請臺南的業師開設結合在地植物的乾燥與藍曬課程,社群教師們於研習後將所學轉化,並運用在自己的美感構成、比例的教學上。

 

在竹編籃的社群教師工作坊後全體合照

 

如何規劃社群共備課程?社群共備對於社群教師和參加社群的老師有何影響?

於學期結束時,會辦理社群聯合成果發表會,也會針對下學年的計畫撰寫大家提出自己的初步構想,進行討論與回饋。夥伴們表示,透過社群教案共同發表、彼此間的交流互動,對於撰寫計畫而言,集思廣益比一個人獨自撰寫計畫,來得有效率多了。有時大家討論出一個方向,再各自發展,也會產生有趣的教案,例如臺南國中教師們曾針對「結構與軟性材質」,發展出數個不同的結構教案。

 

結語

社群是團結的力量,也是一群人一起面對困難,解決實際問題;美感社群是為了提升學生的美感力,一群教師們努力發展美感課程、彼此扶持而生。非常感謝核心團隊、基地、助理們與一群好夥伴,有大家的支持必能讓美感繼續茁壯。

If you want to go fast, go alone. 

If you want to go far, go together.

 

嘉義美術館參訪活動老師們跟黃鳴威建築師於嘉義美術館前合照

  • 跨縣市交流:嘉義美術館參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