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塑膠袋似乎已成為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買個東西隨時都能免費得到提袋。我們知道自己身處「塑化世代」,但是,究竟對於塑膠袋這材質、形式造型、用了多少數量、如何過度使用、氾濫情形等卻很少有人知道和追蹤,也極難估計減量成果。因此,希望透過實驗課程實施計畫研發三階段系列課程(含發現為主的初階歷程、探索為主的中階歷程、應用為主的高階歷程)。
現階段以「應用為主的高階歷程」為出發,奠基於學生對於各式質感有基礎學習和判斷後,設計一連串包含實作與討論的課程規劃,讓學生感受塑膠(袋)視覺與觸覺質感的學習活動歷程。首先結合學生先備知識能力,強化視覺上─建構、編織、拼組等多元方式來進行塑膠(袋)質感的體驗與感受再造;再透過觸覺上─熱塑(轉硬)、石膏鑄造(封存)等觸覺質感上的轉化過程,讓學生一探此素材的質感轉化與多元運用的可能性,並積極提供實際運用案例分享,讓學生再進行操作後立即反思與團體討論的機會,建立學生1.質地轉換的創作探索歷程2.提升質地加分的創意手法3.探討交流創意的其他延伸可能性。

美感預期成果

  1. 讓學生覺察生活中一次性塑膠垃圾氾濫狀況
  2. 讓學生注意到普通的塑膠袋也能有多元利用與展現
  3. 讓學生深化對塑膠(袋)質感的認識與轉化
  4. 讓學生能透過質感來做抽象思考與設計
  5. 讓學生能透過個人與小組的互動討論,激發對質感的掌握與運用

教師課後省思

  1. 時間掌控:教學執行過程中,尤其在以「應用為主的高階歷程」的課程中,包含實作體驗與強化運用思考等兩項重要任務。實作體驗能讓學生做中學,加深學習印象與提高動機; 運用思考則讓學生思索與強化落實的行動力。故在六堂課程中,時間掌控上著實需 要控制良好與掌握。另外,希冀結合課堂延伸活動─塑料運用設計師參訪,以利驗證和激發學生創意,故完整學習歷程的整體規畫,時間上可更加充裕。

因應對策:「實作體驗」與「運用思考」等兩項任務,分別對症下藥,爭取更多分享時間「實作體驗」:教學前錄製實作步驟影像,聚焦並提高學生理解力。「運用思考」:鎖定教學目標,教師善用引導語在一次次的課程中引發學生思考,並提供真實案例刺激,給予學生集中目標、核心思考。